第279部分(2 / 4)

小說:維多利亞的秘密 作者:青詞

毫無意義,當年買下白金漢郡思陀園的時候就已經享受到了公爵級的奢侈,這種事情做一次就夠了,誰叫他有一雙能一眼看穿事物本質的眼睛呢?

唐寧倒是對諭吉好奇,問起他的經歷,忽然把握到了一點什麼,再問:“蘭學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嗎?”

諭吉:“江戶、大阪和京都都有,現在更火爆了,可是聽音吉兄講,荷蘭現在在歐洲已經落伍了,歐洲是英法的天下是吧?”

唐寧微笑:“大英帝國的天下吧,法國差遠了,將來連普魯士都會超過法國,因為他們有一個不得力的君主。日本想要變革,多學學英國。”

諭吉:“先生認為日本除了開國之外,還需要如何變革?”

唐寧:“這個……我對日本都不太瞭解,談不上有什麼好的點子,這個嘛,得靠你們自己。”他話倒是不錯,他只知道大清國是要徹底變革,日本是什麼光景,他現在才剛剛接觸到,已經感覺起點要比大清國好,畢竟蘭學這種西洋學問在江戶、大阪和京都大行其道,比起大清根本看不起西洋學問要強了很多,大清還是自大害死人啊。

經過一番瞭解,唐寧還發現日本民眾雖然普遍不喜歡洋人,可是有強烈地學習的**,這位諭吉不遠千里跑到江戶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諭吉還表達了強烈地去歐洲去看看的**,向自己的朋友音吉提出來,能不能把他“夾帶”出去,他是豁出去了。照音吉的案例來看,在這個時代,出去可就不一定能回來了。

這又是日本人跟大清國人不同之處,日本人渴望到歐洲去,而大清國人不需要禁令,都沒人願意出去,很多百姓還認為歐洲人全是可怕的食人魔呢。連林則徐這樣的高官都認為洋人的腿是無法彎曲的,而且必須每天喝中國的茶葉,否則就會便秘致死。現在照咸豐帝的意思,似乎還想跟洋人玩兩招散手,他的老爹道光帝駕崩之前曾經因為鴉片戰爭割地賠款成為大清最丟臉的皇帝,自己遺詔要求咸豐帝不要把自己的靈位放入太廟以示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咸豐帝多麼地想給老爹爭回點面子,不過,天下大勢,估計他這個願望不僅不能如願,他自己所受的屈辱比起道光帝來有過之而不不及也。

唐寧並沒有答應諭吉要帶他出去,我大清還沒有留學、開國的機會,先把日本科技搞上去了,那我大清豈不是比歷史上的大清還慘?

走在江戶的街頭,唐寧連續看到好幾個叫“寺子屋”的建築,終於忍不住問這是什麼東西。原來寺子屋相當於小學,日語中的子與小同音。寺子屋起源於日本中世紀的寺院的教育。當時武士階層的子弟往往被送到領地內的寺廟接受教育。以前只是給僧人學習的,後來普及到平民了,仍然叫這個怪名字。

江戶的“小學”居然有這麼多?這麼說來日本的初等教育相當發達啊。唐寧問福澤諭吉整個日本的教育情況,諭吉表示江戶應該有超過一千所寺子屋,整個日本則估計超過一萬所,總之,基本上江戶的男子全都識字。這個識字率也太高了吧?簡直超過英法,甚至比重視教育的德國人更高。難怪……難怪日本維新之後追上列強的速度有如火箭一般。

日本重視教育是跟藩與藩之間的競爭有關嗎?但是歐洲的中世紀也是分封,卻不見有這樣重視教育。英國工業革命之後由於社會化大分工,單一工種的產生使得使用技術更簡單,甚至還讓英國的認字率略有下降。

唐寧對寺子屋的教材產生了興趣,要求去瞅一瞅,在山本音吉和福澤諭吉的斡旋之下,調查了三所寺子屋,發現教材中的書信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庭訓往來’,‘商賣往來’,‘百姓往來’各種往來。也有四書五經和儒學,但似乎比較重視地理、歷史和人物,看來還是挺合理的嘛。

唐寧還是比較傾向於分封制對日本的影響,比如他們最高的統治官員,阿部正弘、井伊直弼什麼的老中,全都是有實際封地的藩主,幕府裡幹不下去,可以辭職去自己的封地去頤養天年,待遇沒差多少,卻基本上不會受到幕府的致命威脅,所以,日本的官場是一個有相當彈性的官場,你死我活的宮廷政變就少了些。藩主對自己封地的歸屬感使他們更願意發展自己土地,藩學什麼的也就更發達些。大清國則學會了不知道哪個缺德傢伙發明的流官制,主官只知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哪有心思建設根本不屬於自己的城市?真正把儒學當成精神指引的只是少數人,你就是把一本完全不通的二次元設定當理論,也會有一些人當成真理的,何況儒學多少還有點道理。

如果唐寧來主政大清,當然不會再回到分封時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