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越強,導致了英國與德國的分工走向兩個明顯的分支。中日兩國也是一樣的,由於日本是島國,中國是以大陸為主,所以中日本肯定是要優先發展海軍和造船工業的,中國則是陸軍和陸上交通工業。
英國之所以崛起,跟它是島國不得不全力發展造船業是有莫大關係的,正巧在大航海時代海軍最重要,所以英國幹掉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奠定了幾百年的第一強國地位。
唐寧表示,中國人和日本人是亞洲的主體力量,兩國人都非常勤奮,跟馬來人、印度人比一比就知道了,所以唐寧表示相當看好兩國的經濟發展,並且鼓勵他們建立關稅同盟,中國變成陸權強國,日本變成海權強國,方可勉強與歐洲列強抗衡。
日本人現在還沒自信到可以跟中國站在一起的地步,聽到唐寧的分析,不禁信心大增。中國人倒是很無奈,因為大清現在被太平軍逼迫得統治權都快丟了,發展經濟、變革社會更是無從談起。
有一位中國成員表示:“現在是海權時代,大清也應該重點發展海軍和造船業,我們的海岸線似乎不比日本少,唐先生怎麼看?”
唐寧:“比較優勢理論的意思,就是看兩種工業比較起來誰更有優勢,中國呢,很遺憾,一向以陸權為主,控制整個大陸的**要比出洋要強烈得多,國內很自然會分出陸權主義和海權主義,兩派勢力掐架會很激烈,海權派還不被看好,就算看好,被俄國從北面一威脅,很快就改弦更張了。這跟法國拿破崙時代那麼強大為什麼都不能發展出強大的海軍是一樣的,傳統陸權強國是不太可能一下子統一意識全部精力投入到海洋的爭霸上去,理論再強也沒用。”
那位中國成員:“我們似乎只要拿出一點精力來發展海軍就夠強大了,沒日本朋友什麼事……”
唐寧微笑:“有這個雄心是很好的,有航海的野心真不錯,您是中國人中的翹楚。”
可惜這位翹楚只是誇誇其談,以致於唐寧到了後來都不記得他的名字了。
所謂比較優勢的理論,也可以用在這個考察團身上,日本的成員都在求變革方案,而中國的成員都在憂心國家的和平,心態上就差著一截。要不是因為唐寧是精通漢語的高手,他們在這個考察團中的地位就完全被邊緣化了。
唐寧讓工黨領袖恩格斯把這個考察團拉到伯明翰轉了一圈兒,在比較之下,考察團的成員對唐寧的工業成就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唐寧的扶持下,恩格斯現在已經成了伯明翰地區的議員,經常搞些環保提案,工黨又被人戲稱為環保黨。工黨也有提高工人待遇的議案,比如八小時工作制,這個阻力就非常大,一時沒有透過的可能。工黨能搞罷工運動嗎?不能。因為現在工黨是納稅工人黨,差不多成員都來自唐寧的工廠,要罷工只能罷他們老闆的工,這個……唐寧的工廠早就8小時工作制了,工黨怎麼可能罷自己老闆的工呢?
不管怎麼樣,恩格斯現在在工人中的地位比馬克思還高,因為馬克思是理論家,這個工人不太懂,而恩格斯是實幹家,這位為工人說話的議員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工人面前,很親切,改善工人待遇的工作很實在。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考察團關注的重點,現在日本人就想玩兒命地工作以追上歐洲人。
有一天,日本人正在爭論日語是不是該字母化,因為漢字和日本字明顯不便於發明打字機,也就不便於發明排字機,這個對日本文明趕超上來是很不利的。島津齊彬是傾向於把漢字廢了,在日本人當中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得,看來不得不提前透露自己的漢字打字機計劃了。
當唐寧表示自己有一種“隨機儲存器”的技術在研發中時,島津齊彬強烈要求開發日語打字機,畢竟這種技術上的進步比讓日本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來發展新文字寫法強多了。
唐寧很驚訝地發現了這個位薩摩藩的藩主居然還是一個語言學家,於是,日語打字機的開發任務自然就落在了島津齊彬的頭上,由其負責建立日語文字的拼音化標準,最好能跟威妥瑪交流,能做到漢語拼音和日語拼音共用大多數的單元就最好了。
這邊廂,唐寧在歐洲帶領著能改變歷史的中日考察團遊歷英國,那邊廂,中國的政治局勢正在醞釀重大的改變。
清朝皇帝有很多時候想法是好的,可惜以人治代替法制的“人文精神”使這些想法不僅沒給國家帶來好處,反而促進了大清的衰敗。這種情況,就連皇家權威鼎盛時的乾隆帝也無法改變,他對鴉片的禁絕從實際效果來看就是一個笑話。
嚴禁鴉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