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3 / 4)

小說:維多利亞的秘密 作者:青詞

空中偵察和地面探訪,唐寧對整個西北有了初步卻獨到的瞭解。他覺得山西跟荷蘭有點像,都曾經是金融創新的先行者,全世界第一家股份公司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經過了海上馬車伕的黃金時代,荷蘭的城市化率至今還超過英國,不過,荷蘭人註定要在工業革命的第一波時倒黴,因為它的國土低窪,很難修建鐵路,沒有鐵路,工業發展無從談起。

山西境內有全球自然奇觀之一:黃土高原,全球第一厚度的黃土地貌,鹼性的貧瘠土壤,若任憑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倒也還好,至少會出現像巴西塞拉多大荒原那樣的野性世界,可是它偏偏是黃河的那個大“幾字”的邊上,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充滿了人類活動,黃土高原大致的區域在太原、西安、蘭州、銀川四地之間,從地貌上看,它處於乾溼兩地貌的交界處,因此,農業生產會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時而豐收,時而歉收。加上人類過度地開墾、放牧,山西省的農業簡直像是殘花敗柳。

晉商能神奇地崛起,得益於當年與少數民族交戰時山西是邊境,壟斷鹽業的朝廷為了支援戰爭,鼓勵商人自行運軍事物資到邊塞,然後可換成鹽票,晉商近水樓臺得到了大量的鹽資源。在那個年代,鹽是一種戰略資源,它除了用於調味之外,還能使食物長時間保質,(稍微犧牲點口感),因此是食品貿易的核心,有點像唐寧用壟斷防腐劑的方式來助力批發超市metro幾乎壟斷了大型的批發產業。

因此晉商越來越有錢,後來又催生了因商業發達而經常有異地匯兌需求的金融業,即金融天才日升昌創始人發明密碼法,可安全地進行異地匯兌。其核心業務跟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是一樣的。

然而,“金融中心”只是肥了少數人的腰包,在農業社會,水土流失嚴重的山西依然是一個貧窮之鄉,因窮而沒錢唸書,它居然保持著幾百年沒有一個科舉狀元的“世界紀錄”。有錢人基本上都送娃到江浙去唸書了。特別是由於黃土高原溝壑巨多,帶來了交通的極大不便,唐寧從飛艇上看去,那些羊腸小道真的是彎曲得極具視覺震撼力,如果你不是天天要在小道上奔波的窮苦農民,一定覺得這場景美極了。

第256章 鹿老大

蘇聯總書記給安排一戶接待原生態旅行團的“富農”,擁有一千多頭馴鹿的牧民,一家子共男女老少十八口人,講蒙古語,因此還得安排一個翻譯。

馴鹿牧民也是遊牧民族,甚至他們搬家的頻次比馬背民族還要多,因為馴鹿生存的環境比蒙古大草原更寒冷,植物所能提供給牲畜的養分自然也少得多,他們幾乎不到一個月就得搬一次,而且馴鹿並不是一種完全馴服的牲畜,它們經常不受約束地嚎叫,吃光所遇到的所有近地植物。

訊息不靈通的馴鹿牧民當然不知道他們所接待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一小撮人,唐寧不知道總書記給了牧民們什麼報酬,為了感謝他們的接待,在出發之前,找人設計了一個輕型“房車”,使用輕質塑膠為主體,只用兩隻摩托車級別的輪子和一個纖細的鋁合金支援就穩如泰山,一隻馴鹿就能拉得動它。

馴鹿房車像一個10平米的臥室,可放下一張床和一張小桌子,足以容納兩到三個牧民享受森林中的自由生活。它的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開有橢圓形的玻璃窗,其中一面是帶窗的門,而頂部還有玻璃小天窗,防雨防雪防風,小而美,造價低廉而精巧。

它的造價跟一頭馴鹿的價格差不多吧,作為小房子的機械效能可比牧民自己用原始方法搭建起來的木構帳篷強多了。因此,牧民看了這小禮物相當喜歡,當即宰殺一頭馴鹿來熱情招待客人。

在推杯換盞之時,唐寧發現馴鹿奶特別地香,不愧是極寒地區的物種,光憑口感就能體會到馴鹿奶的蛋白質含量遠高於牛奶,要是配上唐寧最喜歡的牙買加藍山咖啡,簡直太享受了,當即要求牧民為自己“特供”馴鹿奶。

雙方愉快地談攏了價格,馴鹿牧民雖然大多數的生活資料都可以自給,可還是要到城鎮上去購買一些自己難以生產的物資,特別是金屬製品,因此也不是與世隔絕的野人,否則總書記要找到他們就不容易了。

馴鹿何其珍貴,可以換“房車”的好不好?所以平時牧民也愛外出打獵。如果碰到小河邊,還會打漁。看到打漁,首富們紛紛想起魚老大的大殺器,然後笑而不語。更妙的是牧民們居然還是用魚叉。

他們的獨木舟可比首富們的有甲板的快艇簡陋多了,普通人根本不敢站上去,那晃晃悠悠的樣子令人膽戰心驚,更神的是“漁民”們根本不會游泳,因為在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