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2 / 4)

小說:維多利亞的秘密 作者:青詞

在很長的段時間都非常貧窮,其中原因,唐寧認為是現代化生產方式引入,但受益者完全是西方殖民者,他們對非洲沒有歸屬感,大量濫用現代技術破壞了當地的傳統和生態,給非洲土著造成災難,日子過得還不如原始部落時代。

與其讓其他殖民資本在非洲肆虐,不如自己來壟斷非洲的資源。不說別的,只是現代捕撈方式引入,將會把非洲水系的生產力提高數倍,完全以體面的收入僱傭當地的土著,就能讓一部分人邁進現代文明,當然,前提是這些人願意學習對殖民國的語言,唐寧的企業以英語、德語為主。

除了熱帶雨林之外,唐寧現在又成了熱帶大湖的收藏家,他準備在非洲三大湖修建港口,以便開發水產業。這三大湖按面積大小分別是: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其實這三大湖都是造成東非大裂谷的地質力量形成的,坦噶尼喀湖面積上雖是老二,但它非常深,達到1400米,而第一的維多利亞湖僅82米,所以坦噶尼喀湖的蓄水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二,僅次於唐寧不久前去遊玩過的貝加爾湖。

很多人以為東非大裂谷是一長條,其實它是一個叉狀,左叉是西裂谷、右叉是東裂谷,坦噶尼喀湖在西裂谷,馬拉維湖在叉柄上,維多利亞湖則位於被叉住的土地中央。

從挖掘出來的化石可知,東非大裂谷很可能是古人類的發源地,將恐龍滅絕的那場巨大災難中,大部分生物都隨之一起滅絕,而東非大裂谷,這個地球上最大的藏身之所,可能為哺乳動物生存下來提供了良好的庇護所,因此也是人類遠古先祖的避難所。

從這種角度來看,它擁有神聖的地位,當你瞭解到這些之後,就會肅然起敬,縱然它被很多科學家認為是非洲貧窮的一大原因——它30到120公里的寬度深深地分割了非洲,使裂谷東西兩邊完全隔閡,阻礙了先進文明的生產工具從海路運到非洲大陸深處。

偉大的藍鯨飛艇將帶著文明的福音跨越天塹,終結大裂谷的貧窮詛咒。而在這片黑色的土壤上,唐寧將第一次試驗“無政府主義”。他將用全球第一強大的武力來阻止任何企圖以武力在非洲大陸建立剝削政府的勢力。

他希望看到的是這些過著原始生活的人族同胞依然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像所謂文明社會的人一樣機械的工作?沒問題。說實在的,唐寧真沒覺得工業社會有什麼幸福可言,雖然沒有了匱乏,可也沒有了自由。除非非洲人自己願意,他不想打擾他們的原始生活,他覺得那有一種獨特的美感。

非洲發展銀行依然打著扶貧的旗號,不過,已經沒有人肯相信唐老闆了,哼,肯定是去賺大錢的,上次在馬達加斯加不也是這麼說嗎?結果各種經濟生產齊發力,現在馬達加斯加成了非洲工業中心了。誰也沒想到唐寧要用非洲發展銀行把非洲發展成一個無政府的大陸,沒有“現代文明”的大陸。

為了維持非洲大陸的原生態,唐寧甚至不準備再用電氣化飛艇,因為電線會破壞天際線,會讓非洲大陸的景色沒有那麼純粹。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飛行路線當中的加氫站,在海上他都能建造加氫站,在大陸更沒問題了。

在新幾內亞的統治中,溫莎帝國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與原始部落打交道的經驗,語言相通是第一位的。以簡單的貿易為契機,雙方都試探彼此的語言能力,重點扶持一些有語言天賦的人學習對方的語言,這是文明交流的第一步。由於旗下擁有大量的黑人員工,溫莎帝國在非洲的事業優勢明顯,而別人想深入非洲大陸都會面臨交通問題。

唐寧不知道無政府主義將如何精確地定義,所以並沒有正式對外宣稱這一理念,初步的方案是先壟斷非洲的交通事業,只要當上了非洲的門神,自然一切都好辦。除了藍鯨飛艇負責幹線運輸之外,非洲的城鎮還有一個很嚴重的現實問題,不管多麼好的道路,不久就會變得黃塵滾滾,因為那裡氣候炎熱,各種泥腿土著滿街亂竄,很快就把泥土帶到了路上,這裡的雨水又稀少,所以揚塵嚴重,這是城鎮建設中的一大難題。

好在泥土的過濾跟海水淡化所需要的那種半透膜根本沒法比,只需要很粗疏的過濾網就能辦到,可以為城市入口建造一道人為的淺水灘,所有的人、車、馬在進入城市之前要經過這道淺水灘,把腳和輪子洗一洗,可以大大減輕粉塵災害。過濾網的功能就是讓這道淺灘的渾水自動迴圈,否則在泥土的汙染下,很快它就變得看上去“深不可測”了。

淺灘一邊高一邊低,清水以設計好的速度緩緩地從高處流到低處,經過過濾網之後變回清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