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的侍衛到崗之後,這些“保護”了他們多時的人就會離開。
慈禧太后多能幹的人,很快她就僱傭了自己的侍衛,等那些可惡的老侍衛隊走人之後,她象徵性地在自己人的保護下到北京城外溜了一圈,表示自己真的自由了,然而,權力已經完全失去,這個時候就算揭露某外國勢力的陰謀還有什麼意義?隨著大清言論自由的擴散,慈禧就算是傻瓜也知道了溫莎財團是那場政變的幕後黑手,她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溫莎財團為什麼會把權力交給民選總理,難道這一切都是表象?
根據老慣例,新元首上任,那些邊疆軍團的統帥都得回京訴職,包括哈薩克地區的石達開、蒙古地區的李秀成和黑龍江的左宗棠,其中,左宗棠跟李大人是老朋友,最是放得開,剛剛到京他就從老朋友那裡得知,自己將成為國防部長。
新官上任三把火,看後面的好戲你就知道李大人是如何上位的,當然是宣揚民族主義,把中華民族傳統發揚光大,公曆什麼的當然得改回來,再次回到農曆時代,甚至把以皇帝年號紀年的傳統都搞回來,1865年即將結束,那就算了,從1866年起,算“大治元年”,取意天下大治,歷史上的同治帝變成了“大治帝”。公曆的春節什麼的才實行了這麼一會兒又被廢除掉。
為了幫胡慶餘堂洗地,正在實行的全國性驗藥行動被悄然終止,這是最讓郭嵩濤糾心的事情,不過,他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誰讓他選擇了真正民主的道路呢?民主從來就不是一定會比**做得對的,得看誰在那裡操盤了。
儒家教育出身的人很少會看得起商人的,原來迅速提高的商人的地位被迅速貶低,持槍權等在某些民選巡撫的省份已經實施,李鴻章是主張禁槍的,並得到大多數習慣了傳統統治方式議會的支援,總理的法案很有可能被下議院透過,憲法規定,只要下議院三分之二多數透過,上議院根本沒有否決權。
大清原來還實行初等教育生僱傭率退稅政策,這個退稅倒是沒廢,可是李鴻章內閣的教育部提出了更改科目的法案,原來唐寧親自指定的教材中的在日本人看來超經典的全球簡史被換下,國學被換上,而且國學的內容每一個都算一個學分,幾乎只學國學就算透過了中等教育,這個東西讓唐寧看得直搖頭,李大人的“洋務運動”精神真不徹底。
李鴻章的洋務精神當然是強大的,不過他在大選中為了討好儒生使出這一招來,這根本不是他本人的本意。到此為止,郭嵩濤還是原則上支援民選總理,但他開始擔心改變這個唐寧親自制定的政策會惹怒大清國真正的前任元首,幸好,唐寧對此仍然沒有反應,林菲爾小女王都氣得摔杯具了。
為了打壓原來的大清輿論之王《大清新聞報》,李鴻章內閣馬不停蹄地出臺了廢除《大清新聞報》政府報章的官方地位,卻經常將國家重大政策首發在胡光墉辦的《大公報》上面。大清皇家電臺還被勒令更改名字,不得叫大清、皇家之類的名字,接到這樣的通知,唐寧指示將名字改為“bbc中文廣播”。李鴻章聽到這個名字之後,忽然感到害怕起來,稍微停止了大規模“民族獨立”的行動。
原本西伯利亞大動脈的工廠將設在北京,現在鑑於民主大清對溫莎財團充滿敵意,唐寧決定把北京工廠遷到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反正日本也正準備建造通往阿拉斯加的大動脈。這個訊息在《電訊報》上刊出,對大清新政府來說是一個強烈的警告,而對日本國民來說是一個超級利好。
得到新中國成立並與溫莎財團發生不愉快的訊息,俄國沙皇立即愉快起來,熱情洋溢地致電李鴻章大人,表示“兩國作為歐亞大陸有影響力的大國,應當團結起來,一起維護大陸的秩序。將清俄兩國的版圖在世界地圖上一起看,我們會發現前所未有的力量,有信心克服任何困難,對抗任何敵人。”
李鴻章為了維持自身的獨立,曖昧地回應亞歷山大二世為“完全同意沙皇陛下的觀點”,但李大人可不是傻瓜,只是曖昧,沒有什麼實際行動,試探一下溫莎帝國主義的反應。
紐約時報興奮地稱:“中俄兩國摸了摸溫莎帝國的虎鬚,世界格局將變得不可預測。”
克虜伯公司則為自己研發的新型火炮找到了一個大買家,神機營沒有了東印度公司的後援,必須尋找新的軍火提供商。李鴻章顯然想得更遠,希望克虜伯提供技術,李大人將建立自己的兵工廠,在天津,稱其為“直隸製造總局”。
由於直隸製造總局花費巨大,名義上為國有企業,卻是胡光墉和李鴻章指派的領導任人唯親,進步黨的黨魁曾紀澤嚴厲地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