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優勢,必和必拓也看中了抱上粗大腿的好處。
以前,金礦的礦主為了防止工人偷竊金塊,常常要設定非常嚴格的非人道主義措施,被溫莎財團改造的必和必拓見識到了大規模機械自動化的力量,幾乎所有的工人在整個開採、提取的過程中都只能乾瞪眼的份兒。
不僅工人很難插手整個採礦的過程,它還被精密的金屬探測器監控著整個過程,流程中的大資料越積越多,從原礦到萃取成金條的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火耗”都被量化的極為精密,幾乎禁絕了盜竊的任何可能性。
這就好比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知道海洋裡溶有金元素,但是密度太低,無法進行商業開採,如果有人忽悠你投資“海洋萃取”,你就要多個心眼兒了,他很可能是個騙子。全自動化的採礦與冶煉的威力就是這麼大。
在並非唐老闆的授意之下,由於投資壓力,蘇黎世銀行自動把幾乎全世界剛剛發現的大型金礦都買了下來,如果要比黃金儲備,蘇黎世銀行無疑是超越所有國家的中央銀行。
不過,實事上德國、盧森堡、印度、以色列、馬來亞、日本、義大利、巴西、法國、美國西海岸、蘇聯、波蘭立陶宛、高麗、新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夏威夷、烏干達等17國與地區的中央銀行都控制在蘇黎世銀行手中,從這方面來說蘇黎世擁有全球最大的黃金儲備也是理所當然的。
溫莎帝國擁有阿拉斯加礦業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和新晉的必和必拓等礦業巨頭,擁有工業原材料國際市場的絕對定價權,因此,唐老闆從來不關心這些礦業企業能賺多少錢,環境與生態保護是這些企業最重要的指標,不是重要,而是最重要。
為了環保,這些企業的工廠都是高度集中的,方便採用超大規模的排放前處理裝置。化學工廠對普通人來說都是談虎色變的東西,除非是溫莎財團旗下的化工廠,它能保證周邊的居民不會感覺到任何的毒物,甚至比普通地區的生活質量還要好,因為它的綠化做得好,每建一個巨型的化工廠,總是先建一個巨型的工廠花園。
環境保護方面法國目前是做得最差的之一,原本唐老闆還想著用50億法郎的巨賠款阻礙法國統一,可是沒有統一的政府又無法對重汙染企業進行有效約束,看來……還是大統一靠譜。
法國國防政府為了取得溫莎財團的支援,捧出了老朋友雨果作形象代言人,而巴黎公社政府又是以馬克思、恩格斯為首的國際工人聯合會支援的物件,還真是難為情啊。最後,唐寧決定親自擔任一屆法國領導人,以便平息兩方面的爭端,至於以後,就讓這兩派自個兒成立的政黨來在大選中較量吧。
籌備法國統一的機構被唐寧命名為“法國統一委會員”,主要由共和派和巴黎公社的議員們擔任,而委員會最後給唐寧確定了“法蘭西臨時大總統”的頭銜,任期為三到五年,看各政黨組織進展的情況而定。
德軍正式撤退,由多國維和部隊進駐巴黎近郊。國防政府軍和巴黎公社的軍隊全部解散,在溫莎大總統的統籌下重整。大總統上任得很快,連續簽發了幾個總統令,第一個就是戰爭赦免法案,宣佈特赦在之前混亂的戰爭中一切因身在組織中而執行命令對法律有所侵犯的人。
第二個是言論自由法案,制定非常寬鬆的言論環境,誹謗罪等罪行需要非常嚴格的標準才能被判定。
第三個正是環境保護法案,由批准工廠成立的當地政府來統一處理排放問題,將成為官員升遷考核的關鍵指標之一。
無論法國人民再怎麼痛恨溫莎大帝,最後的一個法令才是讓他們喜大普奔的,也是隻有溫莎大財閥才有可能做出的決定——免除法國戰敗的50億法郎的鉅額賠款,德**隊的所有軍費和戰後福利全部由蘇黎世銀行來負責。
法國人民認為溫莎大帝這是花50億法郎來買個總統寶座坐一坐,對法國人來說似乎也挺划算的。他們不擔心溫莎大總統會賴著不走,他剛卸任德意志聯邦主席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溫莎大總統職務在身,似乎除了免除法國人的賠款之外,還得收拾奄奄一息的拿破崙三世留下的爛攤子,得發展法國的經濟。法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跌出全球十名之外,嚴重挫傷了法蘭西民族的自大尊心。
發展經濟不如先扶貧,扶貧之妙,最重要在於讓所有居民有棲身之處,現如今,巴黎街頭的流浪漢可不少。大總統的第一項國民福利就是“城市居民組屋計劃”。
其中最美妙的設計是被後人稱為“倉鼠公寓”的最廉價的組屋。這個設計的最初圖案由浪漫而缺心眼兒的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