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挖戰壕的水平很贊,跟英軍教官編寫的教科書上一模一樣,如果編教材的那位軍官看到,一定會心一笑。
線膛槍和榴彈炮催生了壕溝戰這種防守技術,使得正面進攻的軍隊往往要付出慘重代價,這在已經展開了一年多的南北戰爭中展示的非常清楚,壕溝使得防守的軍隊可以躲炮彈、槍彈,而進攻的隊伍則沒有這好運氣,像eic這種先進思想的陸軍那就更變態,還有犬牙交錯的鐵絲網,像惡魔張開了血盆大口等著鮮肉自動送上門來。
格蘭納達軍的大炮開始轟鳴,不過收效甚微,eic僱傭兵全藏在壕溝中,閒得很,就差沒那出紙牌來玩了。
美軍觀察員提議從側翼進攻,可是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的優秀陸軍指揮官編寫的壕溝挖掘教科書訓練出來的日軍很難讓他們找到薄弱的側翼。
老闆給eic遠征軍的任務是“以訓練新兵為主,順便佔領格蘭納達。”遠征軍司令之所有讓士兵採取守勢,躲在壕溝裡就是為了給他們練膽兒,不料有一發炮彈正巧落在了一個人口密集區,炸死了好幾名勤勤懇懇的日本武士,他再也不好意思藏著掖著了,命令軍艦火炮支援。
別忘了12英寸的艦炮恐怖的22公里射程,當他們靠近岸邊時,連圍城的格蘭納達炮兵營都在它們的火力範圍內。
遠征軍早就確定了敵軍密集的區域,就等指揮官下達命令,將敵人的座標傳送給王級重巡洋艦就可以給敵人一個驚喜。精度達10米的無線電定位系統用在遠端火炮上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
幾千噸的軍艦都能掀翻的巨型炮彈開始在敵人的頭頂上開花怒放了,驚恐萬分的格蘭納達士兵一片哭爹喊娘,潰不成軍,炮兵營更是瞬間被毀滅,數磅野戰炮都被轟成了破銅爛鐵。由於爆炸聲是如此的響亮,連膽小一點的武士都不敢探頭去看,感覺太危險了。
格蘭納達的指揮官失聲大叫:“這重炮是哪裡來的?”
美軍觀察員失去了觀察能力,根本無法相信這是從海上打過來的,腦子瞬間短路了。
格蘭納達軍隊被打懵了,來的時候是龜速,逃跑的時候比兔子都快,還沒等指揮官招呼,自作主張地戰略轉進了。等他們轉進往最近的大城市卡利時,發現後路已經被另外一千日軍抄著了。原來敵人不止一千,有兩千啊!
經過一次簡短地突圍嘗試,在領教了半自動步槍的火力之後,狼狽不堪的格蘭納達軍全部器械投降,遠征軍大獲全勝。
幾個八百里加急趕來的美軍觀察員也混在俘虜當中,頗為尷尬。
臨時政府剛剛造反成功,本來也沒什麼自信,這一下主力全部失去,便到了崩潰邊緣。本來已經逃到山裡準備打游擊的原政府軍這個時候似乎聞到了轉機的氣味,趕緊向eic軍隊拋媚眼,暗示可以簽訂任何形式的條約。臨時政府也不甘落後,兩派政府競相賣國,令人不恥。
遠征軍司令沒想到征服格蘭納達這麼輕鬆,除了那幾個被炮彈炸死的哥們兒之外沒有什麼大的傷亡,連訓練隊伍的目的似乎都還沒達到。是遠征軍太優秀呢?還是敵人太脆弱?
陸戰隊也是有野戰炮的,用來深入敵境攻城掠地之用,不過還沒來得及拉出來****似乎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那艦對岸的隆隆炮聲就像中美洲為義大利皇帝登基的皇家禮炮一般喜慶,新皇登基大典之前最後的國際大事,最終的結果是格蘭納達臨時政府宣佈退出北約,並在卡利與東印度公司簽訂《印格友好條約》,條約規定在美國內戰不見分曉之前,格蘭納達的防務暫時由東印度公司負責,表面上看起來是專門為了針對美國聯邦的軍事佔領,不過……從此大批來自日本、南洋、中國、印度的移民開始陸續到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什麼好事兒。
這一次美國現眼可現大了,剛剛拉到一個盟友,盟友的屁股還沒坐熱,被敵方勢力全面軍事佔領。北約成了被嘲笑的物件,g4個個臉上無光,印堂發黑。
這一次,美國人還是沒有見識東印度公司的軍事實力,因為他們派去的觀察員被逮住了,又是要關押到戰爭結束,吃好喝好,反正將來這些費用要算在戰爭賠款上面。
禮炮響完,這邊就真正要開始大典了。大典和大婚都在同一個地方舉行——梵蒂岡聖保羅大教堂。也就是說,整個梵蒂岡的防務已經被唐寧的安全委員會警衛接管,每一個角落都仔細檢查過,以防出現無法預料的事件。
世界各地有多座聖保羅大教堂,因為他是基督教創始人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且天主教會認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