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第一時間的故事 作者:千頃寒

播出呢。

那麼,節目的錄影帶播出以後,到哪兒去了呢?帶庫,專人保管,登記編號入檔,要想再用,打條借出。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吳謳的回憶……(2)

這位讀者你可以算一下,你所在的城市有幾個電視臺?就算是三個吧,或者說是三個頻道。每個頻道每天播出幾個欄目?就算是十個吧,有可能比十個還要多呢。

好的,這樣算來,每天,你這個城市的電視臺就會生產出3×10=30盤錄影帶,那麼一個月下來,就會有900盤左右的錄影帶,一年下來,就會有一萬盤錄影帶。這一萬盤錄影帶就算是一萬本書的大小吧,放在你家裡,如何?

那麼,十年以後,可產生十萬盤節目錄影帶,可想而知,這得需要一個多大的錄影帶庫啊。

有些電視節目的錄影帶,是永遠不會再被播出的,但是,這是一種資料,它又必須保留下來。於是,電視人管某些重複使用價值不高的節目錄影帶叫做“垃圾”帶子。

“垃圾”帶子,讓人聽著有些想不明白……

吳謳繼續說:

新聞這一塊無非是做出自己的特色來,我們心裡是比較有底的,真正要創作的是讀報的這一塊,鳳凰衛視的讀報是楊錦麟。大陸沒有這樣的,其他的包括各地方臺的主流都沒有這樣的東西。我們就考慮這塊應該是一個動作比較大的增長點。讀報這一塊相對來說操作的成本比較低,上手也比較快,只要有一個好的主持人,好的編輯團隊,拍攝的成本就低。不需要複雜的班子,只要和報紙的關係搞好了,讓他們給提供新聞資訊,可操作性就比較強。本身的這個版塊是有定位的,大家都要看報嘛,用耳朵聽,比你用眼睛看更省事,還可以補充前面新聞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就是說報紙會說話了,人們更容易接受了。

有的事情不是發生在北京,有的不能拍攝但是卻是一個重要的新聞,那麼透過讀報這一塊可以起到“補助”的作用。在實際運作的時候,難度最大的就是主持人的選擇,我和哈與上面的領導有一個共識,讀報這一塊能不能立起來,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楊錦麟的學問功底和話語空間要比央視這邊大得多,吸引了很多人看,特別是很多高階人群都在看。他讀一些外報和港臺的報紙,有一定的議論尺度,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走他的路子肯定走不過他。

如果非要追究“讀報”這種形式是誰先使用的,其實是咱們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使用的。在那個年代,強調政治學習,主要內容就是學報紙,可報紙沒那麼多,於是,一個排在一起,一個人來讀報,其他的人來聽,然後大家評論一番。時間長了,為了增加點樂趣,於是,報紙上有哪個地方的新聞,就由那個地方的兵來讀。不同的家鄉口音來讀相應的家鄉新聞,親切而又貼近,如此又增加了學習中的樂趣。讀報,是群眾需要的創造。

吳謳繼續說……

當時《第一時間》的定位是輕鬆而有人情味,資訊要有“被窩味兒”。所以在整體風格上要服從大的風格,得是一個輕鬆健談的主持人。肯定就是一個男主持人,男性更適合一些,這是由讀報的身份決定的。除了清新、人情味兒濃,還要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要有評論的東西在裡面。

資訊要有“被窩味兒”?這實在有些讓人不明白,怎麼這個從英國回來的金融碩士說了一句比英語還難理解的中國話。由於在採訪對話中過於速度,過後也沒仔細問過他,哪位讀者能理解這句話呢?真希望有。

當時我們的心氣是高的,要做這個節目,肯定要做得非常好。讀報需要客觀中立,但讀報也需要有自己的評論在裡面。所以男性讀報的感染性,應該強於女性。

試著找了其他的人,結果都不理想。央視的理念是要做就要做好,要對得起電視觀眾,不能忘了電視觀眾的需求。但是開始操作的時候,要找主持人,可就不是你所想像的了,實際上你會發現,在北京,主持人是一抓一大把,鬆開手指仔細看,有些令人失望。

在N多年以前,曾經有一個城市電視臺的某個負責人在聊天的時候說:我來了以後,看了一下臺裡的人員名單,竟然看到全臺有二百多個節目主持人。算來算去,臺裡需要主持的節目也沒有二百個呀,可這二百多個節目主持人的名單從何說起呢?

讓我們來想想,也許是備用的,也許是正在運作的電視節目吧。不敢說他們那個地方,但是敢說北京這塊地方,主持人還真是像吳謳說的一樣,是一抓一大把,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什麼電視節目都需要主持人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