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的溫暖,做成一道同樣色香味俱全的“早餐”,難!轉身難,對一個揹負著眾多觀眾沉甸甸的目光的欄目,想華麗地轉身,更難。轉變的過程不說了,結果怎麼樣呢?打個比方吧,這份早餐的內容從“豆漿、油條”換成了“麵包、牛奶”,沒變的,是這份早餐的營養、新鮮和溫暖,相信觀眾都已經看到了,嚐到了。
讓我為這本書寫前言,我想了很多。五年來,從《第一時間》的策劃到實施,從預演到播出,我看到他們的努力和艱辛以及他們取得的成果,我覺得,為他們出這本書,應該。
一本書的閱讀價值,在於它反映了一種精神。
一本書的收藏價值,在於它記錄了一段歷史。
在此,我代表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向關注《第一時間》熱情觀眾,向關注我們經濟頻道的所有觀眾,表示衷心的感謝。
劉保平
2008年12月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前言
快樂先生
策劃出版《第一時間的故事》這本書,前後共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正是主創者們的堅持,才有了今天這樣一本書。
唉,寫書真不容易,不容易是因為不會寫書。
一個十年前左右玩論壇拍磚頭的網民還能寫書?寫出來也是一種“論壇味兒”。於是,有些“超重的磚頭”就被審來審去地搬掉了。
《第一時間的故事》這本書,從出版社的想法到“欄目組”的應答,到最後的完工,已經一年時間了。
這本書,寫了有關《第一時間》的人和事、情和理、苦惱與快樂、奮鬥合作與最後的成功。也試圖解讀他們,順便解讀中國的電視節目。都知道中國人多,但看電視的有多少,這可能誰也很難回答,“收視率”這個誰也不好控制的百分比,真的很是令人頭疼。
這本書大概有以下特點:
本書有五講,講故事,講理念,講新聞(書裡有新聞),講哲理,講笑話。
這本書很像《第一時間》,一是它很幽默,肯定會讓你笑出聲來;二是它很深沉,肯定會讓你思考問題;三是它很紀實,肯定會讓你倍感關注;四是它很向上,肯定會讓你受到鼓舞;五是它很嚴肅,肯定會讓你萬分感慨;六是它很活潑,肯定會和你親切說話(看書猶如在和你說話);七是它很時尚,肯定會讓你喜歡;八是它很個性,肯定會讓你覺得新鮮(留有懸念)。
它不僅剖析了《第一時間》成功的幾個要訣,而且還對當前電視界的一些做法有一定的批評或者說是諷刺吧。但這一點,很可能會受到業界人物的攻擊。特別是它對傳統的一些東西進行了幽默的諷刺。
它在國內出版界有三個第一。
第一次使用了在圖書裡與讀者互動的手段。如:謎語,改寫新聞,挑錯字,幫助馬斌寫打油詩,給主持人出主意,給新聞寫打油詩等。
第一次在書中公開回復觀眾的簡訊,而且還非常多,這在過去是沒有的。用出版的形式來回復,永久儲存(發簡訊人的位置和號碼尾數)。這也是一種互動,而且,感覺回覆得是真誠、幽默、公正,針對性極強。讓你看了有猶如網路對話的那種沒大沒小的快樂效果。
第一次在書中的幾篇文章中,故意使用了錯別字。讓觀眾挑出來,也算是小學習吧。
總之,這本書應該像《第一時間》這個電視欄目,有點另類,另類得好不好,由讀者去說吧,由網友去“拍”吧,讓各種媒體“有話要說”吧。
感謝本書出版社和CCTV2《第一時間》欄目組的全體人員。
感謝《新浪網》的大力支援
本書作者:快樂先生(新浪UC網友)
一個不是“東西”的東西,卻成了一個好看的“東西”
轉眼之間,五年多了。就在那一天的早晨,就在人們都在做著早晨事務的時候,或者還是在剛剛睡醒的時候,在他們不經意間開啟電視的時候,在他們習慣性地搜尋著早間的電視節目的時候,他們驚奇地發現,在中央電視臺(以下簡稱“央視”)的第二套節目裡,也就是在《經濟頻道》中,看到了幾個新的面孔,看到了一個不是新聞的“新聞欄目”。有點新鮮,有點另類,有點不像過去的新聞,甚至一開始就被有些人士說它根本就不算是新聞。算不算,不論也罷,我們就說它不是新聞吧,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百姓們卻樂於把它當成新聞節目來看。
這裡之所以不說“觀眾”而說“百姓們”,那是因為喜歡看這個節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