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知設法討好她,反而倔強大膽,竟用威脅的辦法對付她、逼她。
在變法之前,光緒為了爭取變法之權,託奕劻給慈禧傳話,說:“我不能為亡國之君,如不予我權,我寧遜位。”這話說得斬釘截鐵、強硬之極,毫無商量餘地,似乎光緒對慈禧的態度很惡劣,但仔細分析這句話,就會發現,這話只有兒子給母親才能說,普天之下,也只有兒子向母親討要東西,才要的那麼理直氣壯,如果是向別的任何人要東西,能以這種口氣來要嗎?“我寧遜位”這四個字,明顯的是賭氣,但也只有兒子在母親面前,才敢才能這樣子賭氣。
作為光緒,他還是嬰孩時就被接入了宮中,認慈禧為母,並一直接受著慈禧就是他母親的教育,進宮之前的那些記憶很薄很淡了,在心理上,他已經認同了慈禧就是自己的母親,所以才敢那樣子和他賭氣。可是對慈禧來講,情況就不是這樣了,慈禧明明白白的知道光緒不是自己的親兒子,親兒子向自己撒嬌、和自己賭氣,做孃的是又氣又愛,哭笑不得,可不親的兒子這樣做,心理上的感覺就大不一樣的,恐怕只會產生厭憎而難以產生憐愛的感覺。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章 瀛臺歲月(5)
慈禧一直不太喜歡光緒,便緣於她的這種心理狀態。光緒的賭氣,慈禧不會感覺這是兒子的可愛,只會認為這是光緒的不順從、忤逆,光緒要想西方學習,改革大清的制度,慈禧不會認為這是兒子發奮圖強,只會想到這是光緒沒主見,聽了康有為的挑唆。因此,在光緒重用康有為實行變法之後,慈禧從感情上,對光緒是越來越厭憎,這種厭憎是他發動政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在遭受幽禁失去自由之後,光緒經過最初的煩躁,不得不靜下心來假裝韜光養晦,因為他能做的,也就是韜光養晦了,他已經失去了和慈禧賭氣的權利,也失去了接受別人挑唆的權利。長期的幽禁,長期的韜光養晦,讓光緒變得十分可憐,此時,如果慈禧知道光緒根本沒有害她的打算,一直是無辜的,那麼慈禧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特別是在庚子事變後,慈禧在不得已下實行新政,並痛哭流泣懊悔當初,這時,光緒當初的變法當然不是罪過了,那簡直就是壯舉,此時又弄清楚了光緒沒有圍園殺後害自己的打算,那麼這時慈禧還有什麼理由再幽禁光緒、不給他自由?可是理智告訴慈禧不能給光緒自由,因為十年的幽禁,光緒已經恨她入骨,此時此刻,慈禧能做的,就是永遠不弄明白“圍園殺後”的事,永遠假定這事就是光緒一手策劃的,只有這樣,她才能在心理上給自己找到繼續幽禁光緒的理由。
五.瀛臺幽禁
光緒就這樣被慈禧幽禁在瀛臺了,前後長達十年,直到光緒慘死,這期間,隨著八國聯軍的進京,瀛臺幽禁中止了段落,但那段時間很短,迴鑾之後,光緒又被禁錮在了瀛臺。
瀛臺是禁宮南海中的一座小島,該島四面環水,宛如神話傳說中的仙島,故名瀛臺。當然,這是人工堆砌的,初建於明代,清初順治年間曾經修繕擴建了一番,並改了現在這個名字。
瀛臺島上的主建築叫涵元殿,以它為中心,還有翔鸞閣、蓬萊閣、迎薰亭、豐澤園、懷仁堂、海晏堂等建築,其中山石花草、樓閣亭臺,風景極美,又因為四面臨水,只有北面有一小橋與外相通,因此既像世外桃源,又有瓊山仙島的風光。光緒的居室就在涵元殿中。
瀛臺島風景不錯,不過,要將一個活生生的人長期幽禁在這兒,不許他外出,也不許外面的人進來,妻子朋友什麼人也不能見,再弄一班不男不女的太監沒日沒夜地監視著你,那日子可就難過了,所謂的度日如年,恐怕就是指這種情況下人的感覺。
光緒既然沒有可能向慈禧解釋清楚,那他只好在瀛臺苦熬歲月了,好在光緒最初並不知道自己必須要熬夠十個年頭,熬到死亡為止,否則在精神上他可能真有點受不了。
在這麼一個彈丸小島上,光緒能做的事情不多,散步、眺望外面的世界,看看書寫寫字,一般在早朝時,慈禧派船接他上朝,做個樣子,然後又用船押送他回到瀛臺。北京的冬季是很冷的,光緒居室的窗戶上的紙卻是破的,北風呼呼,寒冷異常,光緒請大臣立山弄來紙幫自己糊好窗戶,立山卻為此被慈禧大加申斥。光緒無聊之際,用小太監的彈弓打鳥玩,那個小太監卻很快就被慈禧賜死了,罪名是導皇上玩樂。
慈禧將光緒幽禁在此,可不是讓他在這兒逍遙自在享福的,《三海密錄》記載說:“帝居瀛臺,門屏陳設,鹹卑陋窳壞不堪”,“朱漆粗劣,僅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