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帶回去,讓媳婦做成袍子拿去售賣,一準能賣個好價錢。”
老漢忍不住看他一眼,驚訝道:“你們那裡要穿皮袍?”
“是啊,小子是隴右道人士,從長安往西北要走一千多里,冬天很是苦寒,比東北和遼東還冷。”
老漢點了點頭,道:“俺是河南道人士,氣候比你們那裡好,所以皮貨不值錢。但是人參很值錢,一支能賣兩三貫。”
這一老一少乃是在路上認識的朋友,也代表了遼東發財大軍的一個縮影,無數百姓來自大唐各地,天南海北人各一方,雖然人人情況不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之處。
那就是窮!
而且買了戰爭債券!
“小哥,你為啥要買債券?”
老漢突然問了一句,有些好奇道:“莫非你家鄉也有鎮子建設,鎮子上也有學識淵博的小先生?”
“大叔您還真沒說錯……”青年一拍大腿,點頭道:“小子正是聽了小先生鼓動,所以才咬牙把家產全都換了債券,然後背上乾糧一路走來遼東。”
老漢一臉感慨:“俺也是聽了小先生的話,不過老漢家裡沒錢,債券是用物資換的,俺家裡老妻和兒媳織布抽紗,結果做出來的布匹突然賣不出去,老漢我和兩個兒子也被縣裡大戶開辦的窯口無端辭退……”
他攥了攥拳頭,嘆氣道:“本來以為天要塌了,家裡老妻兒媳哭的死去活來,以為今年怕是要餓死人,哪知建鎮的小先生突然來告知,說是可以用物資換債券,保證給三倍收益,老漢好幾晚沒有睡著覺,最後咬牙把家裡的東西都拿來換了。”
他忽然看向青年,有些羨慕道:“說起來還是小哥你家中富裕,能有二十貫購買債券,不似俺這般逼不得已,純粹是撐不下去才換。”
青年臉色一紅,訕訕道:“小子的債券也不是全用銅錢購買,大部分都是物資換的。”
旁邊有個婦女吃吃一笑,道:“小哥不用臉紅,這事兒一點也不丟人,你問問趕路的各家各戶,哪個不是拿物資換的債券?真要家裡有吃有喝,誰會咬牙來這遼東……”
青年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面上的紅色慢慢消退,他看了一眼這婦女,發現她揹著個小包裹孤身一人,忍不住好奇道:“大嫂自己來遼東?”
婦女呵呵一笑,道:“奴家是個寡婦,男人得了癆病沒治好,留下兩個娃娃要養,都說女人不能拋頭露面,但是我不露面孩子咋辦?這些年已經習慣了,只要能掙錢養娃哪裡我都敢闖。”
“那您來了遼東闖蕩,家裡孩子可咋辦?”
“大娃已經十歲了,正在剛建的鎮子裡讀小學,管吃管喝還給衣服穿,小的本來沒人照顧,但是小學裡又弄了個幼兒園,鎮子上的小先生聽說俺要來遼東,拍胸脯答應幫俺照顧娃娃,還說這事辦成了能增加他的學分……”
婦女一臉笑意,忽然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神秘道:“說來你們不信,我們鎮上那小先生可是個有來歷的,奴家曾看到十幾個穿著華貴裙子的姑娘來找他,一見面就跪地磕頭,說是宮裡娘娘派來伺候他幫助他,結果小先生很是生氣,抄著棍子把姑娘們全都攆走,連她們送來的吃的穿的也都扔了。還有一小口箱子也扔出門外,摔在地上露出白花花的銀子……”
眾人面面相覷,青年雙眼發直,喃喃道:“宮裡的娘娘派人伺候?還送了一箱子白銀給他用?乖乖不得了,莫非你們那小先生是個王爺?”
他有些咋舌,下意識吞口唾沫。
婦女有些得意,越發神秘道:“奴家還見過一群侍衛偷偷躲在鎮子上,生怕被小先生髮現他們的存在,這些侍衛拿錢四處去買百姓的破衣裳,結果沒幾天也被小先生察覺,一樣拿棍子給打走了……”
她環視眾人,滿臉驕傲道:“我們那小先生今年也不過十三四歲,擱在村裡也就是個剛脫下開襠褲的娃娃,結果人家說話辦事比大人還穩重,肚子裡裝的全是學問……”
青年突然插口,高聲道:“我們鎮上的小先生年齡也不大,肚子裡也全是學問。俺們隴右道土地貧瘠,但是小先生帶去的種子照樣能在沙土裡生長,據說明年每畝能收二十石,以後再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
說起自家的鎮子,人人都開始插嘴,就連那老漢都咳嗽一聲,幫自家鎮上的小先生爭名聲,大聲道:“老漢鎮上的小先生才叫厲害,來了不到兩個月,建窯口,燒紅磚,然後又四處搜尋泥土回來,說是用一個什麼化驗的方式搞搞,結果真給他搞出了寶貝,現在已經開始建造瓷窯,開春就要燒製很值錢的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