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雜亂計程車卒匆匆從營帳中跑了出來,一邊整理衣甲一邊各自上馬集合,雖匆忙卻絲毫不不亂,由此可見趙軍的訓練有素。
三通鼓過後,萬餘趙國騎兵已上馬集結,唯有幾十名動作緩慢的扔在手慌腳亂的穿衣上馬。
趙雍面色如水,不見喜怒,重重的揮下手,身後的數十餘騎飛快馳出,凶神惡煞的飛腳踢向那些人。
只聽一陣陣“撲通”“撲通”的落地聲響起,那些人也不敢還手,只是任由他們將自己踢下馬,用馬索套住身子一路拖到主父馬前,劈頭蓋臉一陣鞭子狠狠抽下。
雖然平時都是稱兄道弟的袍澤,甚至地上不少人還是將尉身份,可馬上的騎士們抽起鞭子來卻毫不留情,不到片刻的功夫,地上的數十人就已經滿身皮開肉綻。這些人也是硬氣,雖然劇痛難忍,卻沒有一個人出聲求饒。
趙信在一旁看著有些不忍,便扭了過頭去,不忍再看。韓勝倒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在他身邊小聲的解釋道;“主父治軍向來賞罰分明,平時讓他們多吃點苦頭,將來戰場上才能保住性命。”
趙信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聽著皮鞭重重抽的聲音還是有些不忍。幸好主父見差不多了,便舉手止住行刑。
冷冷的看著地上跪著的數十人,主父聲音冰冷。“各自回營領罪,三日不準吃飯,下次若再是如此,立斬!”
“傳令下去,立刻埋鍋造飯,一個時辰後拔營繼續北上,不得有誤。”
“諾!”眾軍士轟然應諾。
第二十五章 馬邑
天下九塞,雁門居首。
擊敗樓煩林胡部後,趙國向北擴地千里,在樓煩、林胡故地設定了雁門和雲中二郡,其中尤以雁門郡為重,而雁門郡的得名正是因為雁門塞的緣故。
趙雍在得到雁門雲中二郡後,徵調民夫沿著陰山南麓修建了北長城,雁門塞正是趙國北長城中中樞所在,同時也是雁門郡治所在,銜接了整個趙國北部的防禦體系。其地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故曰雁門塞。
雁門郡有“外壯代郡之藩衛,內固晉陽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之稱,是趙國北部邊防軍的大本營。外控雲中,內連代郡,同時也是整個趙國精銳騎兵的戰馬來源地和騎兵訓練地,其對趙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趙雍這次北巡的第一站便是雁門郡。
因為是按照例常行軍,所以主父並未驚擾地方官府,大軍拔營一路向北疾馳,沿途郡縣的官員甚至都不知道主父就在這支軍隊中,只是按照正常的規格為這支騎兵提供糧草供給。
穿過了代郡進入了雁門郡內,人煙村莊逐漸稀少起來,倒是時常遇見趕著羊群在外放牧的牧民。這些牧民不少都是胡人婦女和小孩子,見到趙國大軍也不怕,只是在馬背上瞪大著眼睛看著身邊路過的趙軍,生怕趙軍混亂中會捲走了他羔羊。
趙信看了倒是嘖嘖稱奇。原本他想趙國擊敗了這些胡人的部落,搶走了他們部落的土地和牲畜,將他們強行變為了趙人。這些胡人就算不對趙人恨之入骨,心中也不會對趙人親近的。卻沒想到看見的胡人眼中不但沒有敵視情緒,反而一路上有不少胡人的小孩子騎著馬跟在大軍旁邊興奮的“嗚嗚”直叫,滿臉羨慕的表情。
看出了趙信眼中的不惑,韓勝便笑著解釋道這要歸功主父的對胡策略。趙國擊敗樓煩林胡後不但沒有屠戮他們的子民,反而重金聘請他們部落中的勇士到趙國從軍,對待胡人士兵也是一視同仁,毫無歧視之見。而且自己更是身體力行,身穿胡服口操胡語,這無疑讓原本與趙國對立的胡人大大降低了敵視之心。
北地多寒苦,胡人大多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當趙國重用胡人的訊息傳到草原上時,大批的善騎射計程車兵紛紛舉家帶口南下依附趙國,甚至有些小部落舉族遷入。趙國官員對這些內附的胡人也都一一妥善安置,給與他們肥美的牧場讓他們放牧,災害時也會對這些胡人進行救濟。
同時這些胡人也成為了趙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從將軍下到普通的軍卒,趙軍中大量充斥著胡人。這些吃苦耐勞、重義尚武的胡人也為趙軍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讓繼承與晉國的老邁趙國重新煥發出了青春活力,軍事實力一躍趕超了秦齊,成為天下大國。
這也讓趙信心中對主父的崇拜更加深了,要知道當世皆以華夏為尊,戎狄為鄙,春秋時期但凡稱霸打出的旗號都是尊王攘夷。所謂的“攘夷”,顧名思義就是排斥胡人,將他們視為異類加以討伐。而主父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