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曾當眾講明,他一天中有兩件要事。
一是問太后安,另一件則是過問皇太子贏礽的學業情況和習武進度。
贏礽六歲以前,一直都是由太上皇親教之讀書習武。
太上皇在宮中為他講授四書五經,每日御門聽政之前,必另將前一日所授書背誦,復講一過,務精熟貫通乃已。
而後,再見其演練一遍武道。
由於天資聰穎,且勤奮刻苦,毫不懈怠,因此贏礽學業和武道進步都很快。
********言:“皇太子從來惟知讀書習武,嬉戲之事一切不曉”。
他還對贏礽教育甚嚴,無論寒暑從無間斷。
贏礽亦勤學好問,對待學習習武認真嚴肅,從無懈怠,尤愛讀書……
其才華之橫溢,讓博學大儒們慚愧不已。
故有大學士湯斌幾次三番以學問淺陋為由,辭請不敢擔任太子講讀的重任。
因此在為太子擇定老師的問題上群臣一再推辭,深怕博學的太子考倒了自己,最後弄到太上皇不得不動用特權,改推舉為直接指定太子講讀的地步了。
而在武功方面,贏礽亦十分優異,出於眾皇子之上。
其時年不過八歲,便已武道二品,且極善騎射,射法熟嫻,連發連中,能左右開弓。
優異的學業武功,使得贏礽得到上下一致好評。
梁建至今猶清晰記得,當初朝野上下對皇太子的評價:
“皇太子聰明天縱,睿學大成,皇上猶親為諭教,惟聖祖神宗之家法是遵,惟天人性命之精微是究,以及五經、諸史、睿法、騎射靡不博洽貫通,殫精人妙。”
想著當年緊緊跟在贏礽身後,看著這位風華絕代的太子,在朝野上下發出最璀璨最完美無缺的光芒,梁建的雙眼溼潤了起來……
太子本該和他的父祖一樣,成為千古一帝的!
可恨,可恨天妒人傑……
不!
那不只是天妒!
更是人。禍!
是贏礽那些漸漸長大的皇兄皇弟們,不再安分守己,在有心人的挑唆下,一遍一遍的離間著太上皇和贏礽的父子親情。
陰謀詭計,明槍暗箭,層出不窮。
在一系列陰差陽錯之事下,縱然以太上皇之英明,也對太子產生了誤會和不滿,且日益加深,終成裂痕……
是太子的手足兄弟們,讓他們門下的門人門客四處撒播贏礽的壞話,謠言。
使得贏礽原本完美無瑕的形象,漸漸被玷汙上一層又一層的汙臭……
他就如同一個活靶子一般,被無數明裡暗裡的賊人肆意攻擊。
以至最後,被逼得心性大變,釀成大錯,想要以兵變,改變父子恩絕的死境……
只可惜,還未開始,就因背主小人告密而破產。
贏礽被圈禁起來,一直到十年之後,告密小人登基為帝,他也抑鬱而終……
每每念及此事,梁建的心,都如同被一萬把尖刀片片凌遲!
痛不欲生!
此仇不報,何以為人?
因此,當有人拿著他幼年時贈給廢太子贏礽的禮物來找他時,他沒有多思考什麼,就答應了起兵誅賊之事。
舊主沒有得償之願,其後人若能夠實現,也算是一種彌補和解脫!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三十年之後,竟又要重蹈覆轍……
按照原定的計劃,五城兵馬營的人率先起事,當然,並不指望他們能成事。
可以預料到,他們甚至摸不進聖駕行在五里內,就會被剿滅。
但這樣的安排卻很有意義。
一來,一些人的心思,就會隨之而放下,注意力將不再集中在已經廢了的南方大營。
二來,他的三千五百兵馬,也可趁機集結起來,甚至,可以參與剿滅五城兵馬。
而後,在其他人剛剛放下戒心時,再暴起誅賊!
計劃是很好的,只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
看著猶如一群地府幽靈般,無聲無息壓來的恐怖軍團,梁建眼中閃過一抹絕望。
然而隨之,卻又激起了他心中無盡的怨毒和憤恨。
既然終究還是沒有賊子狡詐,他又中了圈套,那麼臨死前,他也要拉足墊背的。
既然藍田大營是隆正的暗手,那麼,想來也是他最大最重要的底牌。
梁建發誓,拼死,也要將他這隻最強大的暗手給打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