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路的紫金坡。
兩處伏兵,力量懸殊,責任也有輕重:如果敵軍的探子一次不超過二十人,那麼就由紫金坡的伏兵進行抓捕。超過二十名的,就由平安鎮的伏兵進行抓捕——這個安排,由程濟提出,韋秋息執行。
韋秋息初時還不明白程濟為什麼作這樣的安排。但他從實際的抓捕過程中,很快明白了程濟的用意。
埋伏已三天。
第一天,紫金坡伏兵抓到了行跡可疑的三個人,這三人腰間掛著小籠,小籠裡裝著便於傳遞訊息的鴿子,可想而知,必是探子。幸好,在擒下這三人時,鴿子也沒走脫。
第二天,道上來了八個人,這八個人也被王請願給抓了起來,只是為首的一人,在其它七位高手的拼死相護下,搶得機會,向天上發射了一管煙花訊號彈。一管煙花訊號彈,徹底將紫金坡的埋伏給暴露了。
韋秋息這才想到,程濟讓他伏兵二處的用意——兵不厭詐,最忌因小失大。不過饒是自己在平安鎮的埋伏沒有暴露,韋秋息還是心有不安,因為他有種不祥的預感,感覺敵人必會在近兩日內有大的行動。今天是執行埋伏任務的第三天——白天無事,不知道晚上會不會發生什麼不測。
官道上靜悄悄的,只有風送江潮、河濤的聲音在徘徊。
長江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