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抱到了節目現場,一邊哄閨女一邊當評委。觀眾和參賽選手對洪濤這種行為並沒什麼反對的聲音,因為洪濤這個評委就是個混子,一般也不發表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有他和沒他對最終評選結果關係不大。他的評判標準很簡單,觀眾們掌聲熱烈,那這個參賽選手他就同意透過,觀眾們掌聲不熱烈,他就不同意透過,反正最終透過不透過還得看其他三位評委的意見,他同意不同意無所謂。
當第一期《我有夢想》結束時,那才叫有人歡喜有人憂呢。歡喜的是購買了轉播權的abc和fox這兩家電視網,它們用極低的費用換來了一檔收視率極高的節目,可以說這筆買賣它們賺大了。憂愁的則是另外三家全國性電視網。nbc、cbs、cw;這三巨頭當時並沒搭理金嗓子傳媒集團伸出來的橄欖枝,也沒想到這個節目居然就憑空火了。
火到什麼程度呢?開播的第一週收視率並不太高。按照ac尼爾森公司的統計資料,全美大概只有500萬電視觀眾觀看了這檔節目。到了第二週的時候。收視率就上去了,一下子翻了整整兩倍,達到了1500萬觀眾,這個成績已經可以算是同類節目裡不錯的了,甚至超過了很多熱播電視劇。
私營電視臺和電視網就是靈活,一看有利可圖,立馬就把安排在週日晚上9點播出的《我有夢想》挪到了週五晚上的黃金時間段播出,接著把宣傳和廣告也鋪開了。這麼一弄還真的起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到了第三個星期播出時。觀眾數量立刻又翻了一番,達到了3000萬。千萬別小看這3000萬觀眾,這和中國觀眾不是一個概念,這些都是付費電視的使用者,按照這個資料評價,《我有夢想》已經成了這一週的收視率第一,把第二名甩開一大截距離。
當第一期節目全部播完之後,收視人數一直都保持在4000萬左右,最後一期分割槽決賽時。觀眾數量突破了5000萬,比超級碗決賽還高,百分百成了一檔熱播節目。笑的人笑得眼睛都看不見了,哭的人已經把眼淚都給哭幹了。
此時就顯出來洪濤弄的那個分期出售的辦法有多高明瞭。如果已經把整個節目轉播權出售,那哭的人就該是芭芭拉和整個金嗓子傳媒集團。現在芭芭拉和她那些業務人員,正一臉笑容的在和那些廣告贊助商、電視網的人侃價呢。一臺收視率創了新高的節目。肯定和一臺新節目的轉播價格是不一樣的,贊助費用也是不一樣的。嫌高沒關係啊。您不要後面還排著一堆人要呢,您不讚助後面還有一堆人等著贊助呢。咱家的節目現在是香餑餑了,不愁賣!
不過洪濤也告訴芭芭拉了,不要一下獅子大開口,要細水長流,別忘了做這臺節目的初始目的。它並不是完全為了賺錢,而是要藉此和5大電視網中的某一家或者某幾家靠上關係,最好是長期合作關係,這樣對金嗓子傳媒集團未來的發展才是最有利的。如果光顧著盈利而忘記了這個最基本的要求,洪濤會很失望,他一旦失望了,有些人就要付出代價。如果賠錢了,但是達到了這個最基本要求,洪濤會很高興,他一旦高興,有些人就要收穫驚喜,兩者同樣巨大!
弄完了第一期《我有夢想》節目,洪濤就離開了洛杉磯,沒有跟著製作團隊前往第二期的製作地休斯頓。他不打算再去當評委了,而且現在也用不著借他那點名聲來為這臺選秀節目造聲勢,第二期的評委和特邀嘉賓也不用他親自舍臉去求爺爺告奶奶,以前不屑於過來客串的那些明星大腕的經紀人早就找到了節目導演團隊,各種合作意向擺了一桌子。現在是節目組挑來挑去決定誰能第幾期上的問題,情況瞬間轉變了,求人的人成了大爺,以前的大爺成了求人的人,世間的事情就是這麼奇妙,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他去哪兒了呢?他又跑回紐約去了,那裡還有幾件重要的事情在等著他。首先就是開一個單曲釋出會,他終於要在世界最高階別的舞臺上表演了,不過這個表演是打了引號的,不是真要要登上舞臺獻唱。以他的基本功和唱功,舉辦演唱會現場表演還是有點難度的,就算是進錄音棚也還是磕磕絆絆呢。
他所謂的表演不過是一系列mv短片,配合他的每一首單曲發行。為了影象質量更清晰,這些mv沒有使用當時流行的傑克遜模式,也就是音樂錄影帶模式,而是採用了成本更高的鐳射唱盤模式來記錄和發行。其實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中國,就很好解決了,直接出vcd唱片不就完了,但是北美不流行這種技術,原因是和dvd的專利有衝突,且無法避免。
採用鐳射唱盤來發行自己的mv專輯不光成本高,售價也高,即使在發達國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