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再升級。不管是從語氣、表情、身體動作和那些下意識的細節上,他都已經做到了最好,就算讓fbi的審問專家來,照樣也得信。
“我很榮幸……這是?”列文其實只是這麼隨口一問,沒想到洪濤真的把他隨身攜帶的那個大公文包開啟了,神神秘秘的從裡面抽出一沓子白紙來。
“我的計劃啊!效果圖,就像是房子裝修之前畫的那種效果圖!”洪濤摩拳擦掌的站起身,把會議桌上自己附近的水杯、菸灰缸什麼的都扒拉開,開始把那一沓子白紙展開,一折又一折,翻到了最後,這張紙已經伸到對面去了,2米多寬的會議桌居然還有點顯小。
“哦,上帝啊!這是什麼型號的火箭?”洪濤的舉動已經吸引了這半邊桌子上的所有人,當那張圖紙被完全開啟之後,立刻就有5、6個人都站了起來,剩下的也沒坐著,全趴到了桌子上,盯著白紙上的圖畫,啥表情的都有。
這張2米乘2米的巨幅圖畫,是洪濤在索契那幢斯大林的別墅中閒著沒事做,專門請來好幾位畫家幫他畫的,要說此時俄羅斯的人工可真便宜,藝術大學裡的專業教授,一天的工資只需要30美元多,還沒洪濤抽雪茄的錢多呢。他們按照的草圖,用藝術的手法,把洪濤想表達的意思非常精細的表現在了紙上,看上去更像是一副現實主義油畫。雖然比不上那些世界名畫,但是比例、線條、海水、火焰、和那枚在火焰中騰空而起的火箭也是栩栩如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座的這些人,除了個別的是財會人員之外,基本都是在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的技術專家。只需要一眼,他們就在這張圖上看出來點有意思的東西,於是會議桌另外半邊的人也都被他們叫了過來,30多個人圍城了三層,開始對這張圖畫評頭論足。
洪濤畫上畫的是什麼呢?就是他腦子裡的記憶,有關後世那個海上發射平臺的記憶。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一個巨大的、帶著十根圓柱形支腳的平臺靜靜的矗立著,火箭就是從它的平臺上發射出去的。而在不遠處,還停著一艘胖乎乎的大輪船,和其它輪船有明顯不同的就是它的頂層甲板上安裝了不少蝶型天線,就像長了一腦袋小蘑菇。
這個大平臺,就是後世那艘叫做“奧德賽號”的半潛式海鑽平臺,它是由日本三菱重工在80年代中期建造的,本來一直在北海油田採油,結果由於失火,上層建築都燒光,被當做廢鐵拖到了愛爾蘭的一個港口裡廢棄了。後世裡這個海上發射平臺最初的選擇並不是用海鑽平臺當發射場,而是考慮過大型油輪、集裝箱貨輪、甚至大型潛艇和廢棄航母,最後才想起了海鑽平臺。這一耽誤、論證、計算,就花費了8個多月的時間,現在洪濤既然加入了,就不能讓自己的錢這麼白白耗費。直接拿出來提醒提醒他們多好,至於成不成,洪濤相信以他們專業的眼光,不會看走眼的。
遠處那艘船則是“指揮官號”控制船,它在後世裡是一艘新造的特殊船隻,不光上層建築裡堆集了大量的火箭除錯、控制裝置,還在船艙里弄了一個巨大的火箭組裝車間,只要把火箭的不同部位都裝進來,就可以一邊航行著往目的地趕路,一邊由專家和技術人員在船艙裡把火箭組裝成為半成品。等抵達預定位置和發射憑條匯合之後,再把火箭這些部件吊裝到平臺上去,最終在封閉的組裝廠房裡組裝完畢,就能和平臺上的發射架一起豎立起來,然後完成發射前的所有準備工作。一旦最終除錯結束,指揮船離開到安全距離,就可以遠端遙控火箭點火升空了。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效果圖,具體的設計、計算資料、尺寸都沒有,就算有,洪濤也不敢寫上去,那樣就真是吹牛x吹大了,分分鐘要被美國國防部請去喝茶的。其實洪濤比這些專家高明的,也只是這個創意,他不需要提供什麼準確資料,只需要拿出一個思路,後期工作那些專家們會幹得更好的。
“我有點不明白,這是海鑽平臺吧?你怎麼把它弄到預定海域去呢?”首先想起創作者洪濤的,還是列文。
“對,海鑽平臺,是那種半潛式的海鑽平臺,它的穩定性最好,經過改裝之後還可以移動的。你看,我這裡還有一個草圖,這是我查到的資料裡平臺底部的樣子,它像是我那艘雙體帆船一樣,只是每個船體都有點小。如果我們把平臺底部的船體加大,再加上推進和控制系統,那它應該就可以自己在水面上航行了吧?”洪濤又從他那個公文包裡掏出一長白紙,這回面積小了很多,只有半米見方,上面是一個用鉛筆畫的半潛式海鑽平臺草圖。但是它已經和普通的半潛式海鑽平臺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