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壓力輕飄飄,您得適應在壓力下前行,以後接到了大工程,甲方提出來的條件說不定比我還苛刻呢,您的適應是不是……”洪濤活生生把拜託別人幫自己,說成了自己再幫別人,還有點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意思。
他說的那兩間房就是麗都新店開業前,韓雪住的地方,這兩間房子一間臨街,就在新街口書店對面,雖然這裡以後要建一個過街天橋,可能會檔上一部分門臉,但也是人流量很大的好位置,洪濤已經想好要幹什麼了。
他打算開一個音像店,順便再賣點文具、貼紙什麼的,這裡聚集著三所中學,肯定不缺客戶。至於這個音響店能賺多少錢,洪濤覺得一年也就是萬把塊的樣子,還不如美容店一個月的收入,這點錢對於自己來說,意義不大,但是對於別人來說,就是一筆鉅款。
這個別人並不是某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具體說就是譚晶她的那些同學。透過寒假這半個多月的接觸,洪濤多少也瞭解了一點譚晶學校裡的情況,據她說,學校裡像她這種家庭情況的,並不止她一個人,雖然不能算多,但是每一屆裡面都有那麼幾個。
洪濤覺得自己能幫上她們,但是不能像幫譚晶這樣幫,一是因為洪濤沒那麼多精力去挨個瞭解她們的個人情況,二是也沒有必要把她們每個人都當成未來的合作伙伴培養,太費錢了。可是直接給人家錢吧,又太唐突了,洪濤連她們的面兒都沒見過,總不能讓譚晶帶著自己去她們學校,然後挨個往人家手裡塞錢吧。就算她們肯收,肯定也會驚動校方。
如果再趕上一個滿懷正義感的老師或者校長,直接把自己這個助人為樂的事蹟給捅出去,上個啥報紙的,那可就惹大麻煩了。人怕出名豬怕壯,古人誠不欺也,在中國這片土壤上,就長不出慈善家,至少洪濤從來沒見過純粹的慈善家。不是國內的有錢人都黑心,洪濤相信大多數有錢人也是願意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多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可是吧,槍打出頭鳥這個習慣太可恨了,誰要是打算冒頭做點大家看著新鮮的事情,那立刻就會招來很多非議。而且隨之而來的就是層出不窮的贊助邀請,吃大戶這個毛病一直都被國人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不光老百姓要吃,政府也得吃你,最終把你弄得很狼狽。
你說給吧,心不甘情不願,不給吧,馬上就給自己樹敵,本來一件好事兒,很快就變成了一件壞事,然後這個被害人還得用自己的切身經歷來教育自己的後代和親朋好友,讓他們以後千萬別出頭、別露富,寧可拿錢打水漂玩,也別去胡亂幫助人,那是一個大雷區!
出於這種考慮,洪濤就不得不把幫助人弄成一個買賣來做了,至少這樣沒人說自己是錢多了撐的,或者說自己有什麼原罪、捐錢是贖罪之類的話了,好名聲這個東西,你還得有一副好靠山,這才受得起,不是每個人都配得到一個好名聲的。
具體如何做,洪濤已經想好了,譚晶那些同學都是大學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比較多。這樣的話,洪濤就打算讓她們輪流到這個音像店裡來打工,工作時間短一些、工資給得高一些,逢年過節在多發點獎金年貨啥的,其實和白給她們錢沒太大區別,不過性質不同,對於洪濤來說,一個是不值錢的施捨,一個是平等的合作。而對於那些大學生來說,意義更不一樣,前者是卑躬屈膝的憐憫,後者則是理直氣壯的勞動報酬,換成飯菜,吃到嘴裡的味道肯定也是不同的。
套句古代的名詞,這應該算是以工代賑了吧。
至於洪濤為啥不拿美容店、玩意店、服裝店來以工代賑,理由很簡單,洪濤只是打算試一試這個辦法成不成,既然是試驗品,那肯定就有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所以洪濤不打算拿自己的主業來冒這個險。至於這個小音像店,洪濤會讓小五那幫人幫自己申請一個執照下來,然後透過譚晶來執行自己的意志,不管有沒有風險,自己總是躲在後面、危險最小的那個人。
其實這件事兒洪濤琢磨起來也挺悲哀的,幫助人、做好事居然還得冒很大風險、琢磨很多意想不到的後果,該說什麼好呢!什麼也別說了吧,現實就是這樣,作為一個個體,洪濤沒那個能力去改變它,就只能想辦法去適應了。
“譚晶,我有個朋友開了一個音像店,本來想讓我幫他找幾個員工的,後來我一琢磨,不如讓你那些同學來幹吧,一人一天或者一人半天,幾個人輪流看著,一個月也能有不少工資可拿呢,你覺得我這個主意怎麼樣?”和大姨夫談好了翻蓋房子的事情,洪濤在晚上送譚晶回學校的時候,和她談起了這件事兒。現在譚晶和吳怡已經開始輪班了,每人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