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沒商量了,一旦鬧到革委會去,這個房子就不好蓋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性,羨慕嫉妒恨是人的天性,在76年之前,大家都是住在國家分的房子裡,誰也沒想起來自己家多蓋出一間來。但是現在有人開了這個頭,肯定就會出現你家蓋了兩間,我家才該了一間,甚至一間都沒蓋上的問題。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一旦你家多了,我家少了,輕則是羨慕嫉妒,重了就是恨了。你一旦被周圍的街坊鄰居恨上了,那這個房子就很難蓋起來,眾口爍爍,革委會也要考慮大家的情緒。
至於洪濤為什麼非要著急蓋房子,一是他真的需要一個比較保密的空間,二是他知道在後世裡bj有這麼一個政策,那就是在6、70年代中蓋起來的房子,都屬於防震棚,是國家允許自行加蓋的,而且可以加進房管所的藍圖裡。這樣一來,等到拆遷的時候,就等於平白多了好幾間房。
後世的房價洪濤肯定清楚,現在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一兩間小房子,加起來不過30多平米,到了拆遷的時候,就能換來至少一套2居室甚至三居室,或者十幾萬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拆遷款。所以趁著時間還來得及,洪濤打算把姥姥家和自己家所有能用的空地都用上,能蓋多少就蓋多少,等自己長大了之後,哪怕啥都不幹,守著好幾套拆遷房,也可以不愁吃不愁喝的提前進入小康生活了。
1979年的春節和前兩年過得完全不一樣,老百姓飯桌上多了幾斤花生瓜子雜拌糖,肉類副食也略有增加。就在洪濤住院的時候,中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在bj簽署了《中日和朋友好條約》,早在2月的時候,中日兩國就簽署了中日長期貿易協定,這就意味著中日兩國進入了蜜月期。
這次蜜月期一直持續了5、6年,期間大量的日本投資、貸款湧入了中國,當時日本國內有一個叫做“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即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簡稱oda)的組織,它基本上承擔了絕大部分日本對中國的低息、無息長期貸款,在79年之後的20年裡,大概向中國發放了3萬2千億日元(約合300億美元)。
這些錢確實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8、90年代裡,你幾乎找不到那一個大工程裡沒有日元貸款的影子,如果當時的中國是一艘體型巨大但鍋爐還沒有燒熱起來的鉅艦,那日元貸款就是這艘鉅艦的助燃劑,它讓鍋爐迅速燃燒起來,給鉅艦提供了足夠的動力開始前進。
不過有意思的是,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在20多年前還是一對仇人,猛然間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兩國的民間和官方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日本國內沒有強烈的反對聲音,中國國內也沒有強烈的反對聲音,大家好像突然間互相原諒了。
當時日本《讀賣新聞》撰文宣稱:不要求中國人感謝,只希望中國人記得。而中國的官方媒體一般也就用中日友好之類的標題來回應,至於這些無息貸款是不是做為戰爭賠款來支付的,雙方誰也不說是,也不說不是。而中國老百姓也不關心這個事情,買一兩件日本電器成了那個年代裡中國人最熱衷的事情,你家裡如果沒一臺日本電視機或者一臺日本冰箱,那你家的日子肯定過得緊巴巴。
這種風氣一直延續到了21世紀還沒有完全消除,生於90年代之後的年輕人,那一個沒看過日本漫畫?那一個沒看過日本動畫片?那一個沒玩過日本遊戲機?那一個沒追過日本明星?當然了,還有一個更普遍的東西就是不管生在那個年代,那一個沒看過日本的愛情動作片。
不過這時的中國人心情就比較複雜了,尤其是年輕人,他們一邊用著、買著,一邊還得罵著,洪濤上輩子就沒想明白,這些人是怎麼想的,你要說你要替祖輩報仇吧,你就該不用不買,然後才有資格罵;你要說自己想享受吧,那就該把嘴閉上,總不能一邊吃著飯,還吃的挺香,然後還一邊罵廚子吧。
不管洪濤想得通還是想不通吧,在年底的時候,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結束了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這就意味著中國的國門要慢慢開啟。
對於普通中國老百姓而言,新的時代馬上就要開始了;對於洪濤個人而言,屬於他的時代馬上也要開始了。
第五十章 住院(加更)
按照洪濤和父親以及白主任的約定,他應該是在6歲入學的,也就是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