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了!我覺得照這個成色,至少也是大清朝的物件了,比我這個蟈蟈葫蘆還要老,等以後你再看到合適的葫蘆記得給姥爺弄一個來,一隻蟈蟈它不愛叫,我得再弄一隻。”姥爺也不和洪濤多討論錢的問題。
“今天我碰見一個姓那的老頭兒,是個蹬板車的,他教了我不少養蛐蛐的知識,您認識他嘛?”洪濤想從姥爺這裡打聽打聽那個老頭的底細,畢竟姥爺土生土長在這一片已經幾十年了,說不定認識呢。
“大禿瓢那個?三輪車鋥亮?”姥爺果然認識。
“對,就是他,是他把我拉回來的,還給我講了好多玩蛐蛐的規矩。”
“嘿,那可是是個玩主兒,早年間他家有個大院子,就在錢糧衚衕裡,後來鐵桿莊稼倒了,鐵桿莊稼就是。。。。。。”姥爺開始給洪濤介紹那個老頭的來歷。
“鐵桿莊稼我知道,您接著說!”洪濤幾乎和每個成年人聊天,都得這樣打斷別人幾次,到不是他不禮貌,而是對方總會不由自主的去給他解釋好些他不應該知道的東西。
“後來他父親賣了不少家當,開了一家車廠,買賣還算不錯,在東城這邊都叫他那金牙,他有一嘴大金牙。再後來解放了,他那個大兒子是國民黨軍官,帶著一家人想坐飛機跑,不過飛機票只有3張,本來是準備給老爺子一張,弟弟一張,然後讓老媽和弟媳婦在這裡等死。這位那二爺也是條硬漢子,直接把飛機票給了他懷著孕的媳婦,然後帶著他老媽一起留了下來,唉,造孽啊!”姥爺說到這兒,也有點激動,嘆了一口氣。
“那後來呢?”洪濤沒想到那個嬉皮笑臉的老頭還有這麼曲折的身世。
“後來他老媽沒幾年就死了,當時他把家裡能賣的全賣了,不顧政府的禁令,從西山請來好多和尚,給他媽在東四大街上做法事,一直走到了東直門外。後來政府沒收了他家的院子,他就在院子旁邊搭了一個小院兒自己住,剛開始是幫人家搖煤球,後來也不知道從哪兒弄來那輛車,就開始蹬板車了。可惜他那個媳婦和孩子了,死活都不知道,他也一直沒再娶,就一個人過倒現在,等他閉眼的那一天,連個送終的人都沒有,唉。。。造孽啊。。。”這麼一會兒工夫,姥爺已經說了兩次造孽了。
七十三章 收、養、鬥(二)
說起養,應該是老北*京文化裡一個最有特色的部分,只要是四合院裡,必須得養點活物,用現在的流行話說是養寵物。在這個養裡,大概也可以分成4大類,養鳥的、養魚的、養獸的、養蟲的。
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等,都是老北京人喜歡養的鳥兒,每天清晨人還沒醒呢,掛在房簷下面的鳥就先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馬上就能讓四合院裡充滿了生機。然後主人會起個大早,提著鳥籠子去公園河邊上遛個彎,不僅是把鳥給遛一遛,還順便把人也遛了,算是活動筋骨吧。
夏日裡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為四合院裡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緻。而且“魚”與“餘”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為吉利之物。
老北*京養貓講究品種,大多以毛長者為貴。一般認為白者、黃者為上品,黑者、雜色者次之。此外,貓眼必以兩色者為貴,名曰“雌雄眼”,俗說“爹一隻,媽一隻”,此為“波斯種”。但老北*京人不喜歡養白尾貓,以為不祥。北*京人認為養貓乃高尚之情趣,其來源多系親朋間互相贈送,以為禮品。
老北*京人也養狗,但狗的數量要遠遠少於貓的數量,有錢人一般會在護國寺廟會的狗市上買觀賞狗:袖狗、叭狗。袖狗僅一掌大小,然生性好鬥,又叫“鬥狗兒”,可藏於袖間,因此得名。這些人將狗置於桌案上觀其爭鬥、撕咬,以博得一樂。
那時的老北*京人不賣貓、不賣狗,還把賣貓、賣狗視為家庭破產的象徵,會被人看不起。當然了,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講究都沒了,姑且就算是進步吧。
最後就是養蟲的了,蟈蟈兒、蛐蛐兒、金鐘、咂嘴、油葫蘆基本上也就是這幾種,其中以蟈蟈和蛐蛐玩的人最多。每年麥收之後,衚衕就會出出現挑著一大堆蟈蟈籠子賣蟈蟈的人,老北*京人一般都會買回去幾隻,掛在石榴樹捉著葡萄架下,聽它們在那裡歌唱,不光不會覺得吵,還覺得很喜興。
買蟈蟈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