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十筆投資全都打了水漂,不光錢沒賺到,還把銀行貸款也賠光了。尤利婭在找到他們的時候,這哥倆正商量著到底把誰的房子抵押,然後再最後搏一把呢,還算他們有點腦子,沒計劃把兩家的房子都抵押掉。
現在這家就叫做兄弟投資的公司已經改成了水晶蘭資本,尤利婭也已經走馬上任,正在對公司內部進行清理整頓,該付的費用要付清、該辭退的無用人員要辭退、該建立的規矩正在建立,估計四月份就能正式開始營業了。洪濤到了這個時候,心裡又有點虛了,他習慣於和別人一起做買賣,總覺得自己幹事太單薄,所以他想拉幾個股東進來一起折騰。寄生蟲嘛,離開宿主就要進入蟄伏期,或者乾脆餓死,這個習慣恐怕他一輩子都改不過來了,不會吃獨食。
當然了,洪濤要找的股東也不是誰都能當的。首先,這些股東要在美國、最好是在西海岸有一定的勢力,沒有直接關係也得有間接關係,這樣才能彌補上洪濤最大的一個短板,那就是人脈。因為有的時候,光投資錢還不足以讓被投資人放心,你還得給他們足夠的信心證明你有能力幫他們創業,他們才會踏踏實實的去前面衝鋒陷陣,幫著你掙錢。尤其是在多家風險投資公司都看好的專案上,背景和行業聲望就成了錢之外最大的王牌了。
其次,這些股東還不能過於干涉自己的決策權,更不能佔有太多的股份,公司內部必須是自己絕對說了算,業務上的問題沒有任何商量,自己說投資給路邊的流浪漢,那也得馬上執行。
有了這兩個苛刻的條件限制,洪濤可以選擇的合作伙伴就少之又少了。誰有那個閒錢來陪他玩啊,你就算和人家說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前提是你怎麼讓人家相信你呢?絕大部分歐美富人都不是傻子,全都是一板一眼幹起來的,這邊也沒有國企可以承包然後合資便宜賣給外國人、也沒有國有大礦讓你在它礦脈旁邊鑽洞偷挖煤,掄起商場上的見識,哪個都不比洪濤弱,全是老油條,光憑忽悠是沒戲的。所以說那些銀行、機構什麼的就不用考慮了,你說出天花兒來,人家也不會給你投一分錢,更不會和你合作,因為在人家眼裡,洪濤這兩個條件根本不是合作,那是賣身契。
除了銀行、機構、財團之外,還有私人投資者,這次洪濤看上了兩個人,一個是羅曼,還有一個就是韓燕那位同學芭芭拉的母親,卡洛琳女士。之所以選擇這兩位,那也是矬子裡拔將軍,洪濤目前就認識這麼兩位還算有點能力的富人,而且還算比較靠譜兒,再多他也不認識了,湊合著來吧。
“風險投資!你……你怎麼會想去幹這個玩意?這……這恐怕不是一個容易進入的行業吧,你懂風險評估那一套東西嗎?”羅曼這回還真是讓洪濤給驚到了,半天都沒說出一句利落話來。顯然他也知道這個行業,至少是聽說過一個大概。(未完待續。。) 另外洪濤在國內裝孫子裝煩了,到了國外,那還不可勁兒折騰,只要不犯法,啥尼瑪名聲不名聲的,怎麼高興怎麼來吧。實在沒玩好,把名聲搞得太臭了,咱拍拍屁股換到美國那邊繼續折騰去,如果美國都臭了,還可以去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嘛,最不濟還能跑到歐洲接著折騰。如果能把自己的名聲在全世界都折騰臭了,洪濤覺得這也是一個很輝煌的成就。
最主要的還是律師告訴他,打這種沒譜的官司,花費並不多,幾萬加元足以把這個話題持續半年。一輛車而已嘛,洪濤覺得買輛車不見得能高興到哪裡去,但是能把記者變成被告,沒事就逗逗他們玩,自己會非常高興的。所以這幾萬加元花的值!太尼瑪值了,在國內他基本找不到這種快樂,那些睜著眼說瞎話的記者,自己一個也告不了。
很快,洪濤又登上頭版了,這回不是體育版,是真正的頭版。一個新移民狀告《多倫多星報》的知名體育記者,這個噱頭太給力了。這裡面不光可以牽扯出體育問題,還有社會問題、法律問題、移民問題、人權問題……反正你就琢磨吧,只要是有心人,總能從這件事兒裡琢磨出問題來。於是這件事兒發酵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專家投入了這場大辯論,話題都尼瑪扯到加拿大獨立時期去了,沒人再去關心最初到底是因為什麼打的這個官司,艾特。洪這個名字很快就傳遍了多倫多大區。
而這件事兒的當事人洪濤,根本不操心這些東西。經歷過後世論壇、貼吧上的唇槍舌劍,還會怕報紙嗎?不捱罵不舒服斯基就是洪濤的俄羅斯名字。唾面自乾就是洪濤的日本名字。他還生怕大家忘了他,生怕沒人罵他。第二週去約克大學打比賽的時候他又惹事了。
這回是照方抓藥,在三節比賽裡,引起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