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被授予貴族頭銜。1801年轉入普魯士軍隊。次年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1807年參加對抗法國的耶拿-奧爾施塔特之戰,兵敗被俘。獲釋後任軍事局長兼軍隊改革委員會主席,與格奈澤瑙(August Neidhardt von Gneisenau)一起進行軍事改革,組建正在成形中的總參謀部,實行義務兵役制,更新武器裝備,加強部隊訓練。1813年普魯士參加反法聯盟後出任布呂歇爾的參謀長,1808~1813年間任普魯士軍隊總監。和格奈澤瑙一起被認為是普魯士總參謀部的奠基人,但兩人均未任普軍總參謀長之職。
卡爾&;#8226;菲利普&;#8226;戈特弗裡德&;#8226;馮&;#8226;克勞塞維茨(1780~1831年),是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1792年,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795年晉升為軍官。1803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奧古斯特親王副官。1806年10月隨親王參加奧爾施泰特會戰時,被法軍俘虜,翌年底獲釋。1809年初,調普軍總參謀部工作,任總參謀長兼軍事改革委員會主席沙恩霍斯特的辦公室主任,協助沙恩霍斯特從事軍事改革。1810年秋任軍校教官,併為王太子講授軍事課。1812年春,主張聯合俄國抗擊法國,因不滿普魯士國王同拿破崙一世結盟而辭職,轉到俄軍,在騎兵軍和步兵軍司令部中任職。1814年迴歸普軍。翌年任布呂歇爾軍團第三軍參謀長,參加利尼會戰。1818年5月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9月晉升為少將。任校長職12年。
這些都是學員必須記住的,否則是對母校的不敬,對長官的不敬,一直不斷的魔鬼似的訓練,讓學員根本沒時間去見校長,即使見了也沒有什麼交流的,語言是障礙,而且克勞塞維茨校長也不經常在學校。
當時德國是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陸軍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國,其目的就是學習德國先進的軍事理論和槍械。作為軍事院校,培養學生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戰爭,一個國家自身很強大,就會滋生出侵略其它國家的傾向,實施的手段就是直接發動戰爭,就拿日本來講,對中國的騷擾歷來就沒間斷過,從第一次甲午戰爭到第二次的抗日戰爭就已足夠說明,落後就要捱打,再到後來的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全世界有名的強國都來湊熱鬧,恥辱再一次寫進歷史,中國是一頭很肥的牲口,被各國列強瓜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是當時中國的真實寫照,而清政府卻無力迴天。聞名世界的七七事變,標誌著全國抗戰的起點。我軍站在一個嶄新的歷史舞臺,擔當起抗日的主角,併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而我現在卻站在敵國的領土上,那真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受,只盼望早一天回國。
訓練場上,十名隊員們一字排開的趴在地上,右眼透過狙擊槍的瞄準鏡注視著600米處的固定靶,手裡握的是德軍狙擊手的標準裝備——毛瑟98K狙擊步槍,配備有捷克生產的4倍瞄準鏡和6倍瞄準鏡。對有經驗的狙擊手來說,使用配有4倍瞄準鏡的毛瑟Kar 98K狙擊槍可射殺400處的目標,若選擇6倍瞄準鏡則可射殺1000米處的目標。
為避免在取下瞄準鏡後不致失去抵抗能力,槍上還備有機械瞄具。在生產中,挑選最好的槍管用於裝瞄準鏡的步槍。這些步槍的扳機是經過修改的,其扳機力達。作為輔助瞄具,可以在槍托部位裝一個由小潛望鏡和附加托架組成的質量的潛望瞄準裝置。這款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塹壕戰步槍的改進型。
德國狙擊手用上述狙擊步槍能確保在300m距離上擊中目標頭部,在600m距離上擊中胸部。德國毛瑟式槍機安全、簡單、堅固和可靠,大多數的旋轉後拉式槍機都是根據毛瑟所設計的原理來設計的。在槍機上有三個凸筍,兩個在槍機頭部,另一個在槍機尾部。前面的兩個凸筍就是閉鎖凸筍,進入槍管尾,有些士兵把尾部的凸筍誤認為是第三個閉鎖凸筍,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保險凸筍,並不接觸機匣上的閉鎖臺肩。槍機組很容易從機匣中取出,在機匣左側有一個槍機卡榫,開啟後就能旋轉並拉出槍機。毛瑟式槍機的另一個著名特徵是它的拉殼鉤,有一個結實、厚重的爪式拉殼鉤在槍彈一離開彈倉時,就立即抓住彈殼底緣,並牢固地控制住槍彈直到拋殼為止。這項技術被稱為“受約束供彈”,是保羅&;#8226;毛瑟在1892年時的重要發明,由於拉殼鉤並不隨槍機一起旋轉,因而避免了步槍上出現雙彈的故障。拉機柄牢固地安裝在槍機體上,其設計參考了恩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