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沒有槍,軍人的生命是沒有顏色的,子彈打在身體上的感覺讓我們變得衝動和興奮,每次戰鬥都有戰友犧牲,但我們卻依然沉醉在那感覺之中,是戰爭激起了埋藏在我們內心的嗜血本性。
戰場上,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和槍連在一起的,只要身體還有一絲感覺,手指就會扣動扳機,這根本和你腦子裡想的沒任何關係,見到敵人,身體的活動完全不受大腦的控制,是條件反射。和敵人廝殺過程中,我們忘卻危險,驅走了恐懼,只有戰鬥,也只有一個想法,把敵人弄死,具體怎麼弄死,全靠平時的訓練和戰場上的磨礪。
當時我軍沒有固定的武器裝備,各式各樣的槍械都有,比如最熟悉的駁殼槍。駁殼槍系列的槍有好多種,第一種就是毛瑟M1916型9毫米半自動手槍,大握把,長槍管,因它的握把上打有一個代表口徑的紅色9,俗稱頭把盒子、一號駁殼槍。第二就是毛瑟M1896半自動手槍,也是大握把,長槍管,俗稱二把盒子、二號駁殼槍。第三就是毛瑟C/96警用半自動手槍,毛瑟M1912/20軍官型半自動手槍,俗稱大鏡面,因為彈匣側面是一個光滑的平面,這是在M1896手槍基礎上簡化工藝的結果,據說人稱“東北虎”的張作霖及他的部下喜歡這種槍。
除駁殼槍之外,我軍不喜歡用其它手槍,一是殺傷力小,二是子彈難找,使用很不方便,所以大多喜歡用盒子炮,一是樣子好看,殺傷力大,射程遠,子彈好找,不同型號的彈匣有的時候還可以共用。還有一些仿製品的大量出現,各地的兵工廠都生產不同型號的盒子炮,所以盒子炮在我軍被廣泛應用。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當年有不少中國槍手攜帶兩把以上的駁殼槍,一隻帶木製槍套,另一隻將準星磨平,插在腰帶上,便於拔槍射擊。很多種原因使得這種手槍在我軍內部使用。包括一些地痞,土匪,地方富甲商戶,用的都是這種槍,不過都是一些仿製品,質量和效能大大降低。
步槍種類就更多了,德國M1888式步槍及漢陽兵工廠早期仿製品,其特點為了防止槍管射擊時燒蝕護木,在槍口外有一個金屬套,俗稱老套筒。改進型M1888步槍,簡化工藝去掉了那個“套筒”,也就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漢陽造。由捷克賣入的Kar98步槍,俗稱捷克式。捷克Vz24步槍,屬於K98步槍家族,俗稱馬四環,可以步騎兩用。日本30型步槍,俗稱金鉤步槍,外號主要來自於三零式步槍得槍托尾部成鉤狀。日本38型步槍,該槍外形的最大特徵是加上了一個特殊的防塵罩,它安在槍機上,隨著槍機一同進退,有效防止異物的進入,俗稱三八大蓋。毛瑟步槍,我軍部分使用是由德國、捷克進口的毛瑟98式步槍,更多是仿造的各型步槍,又叫中正式。該槍射程2000米,效能優於三八大蓋。捷克ZB…26式輕機槍,該槍是一種效能優異、在世界槍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輕機槍,射程1500米,射速550發/分,大量仿製生產該機槍,效能優於“歪把子。”9mm馬克沁重機槍,民國23年金陵兵工廠由德國獲得1909式馬克沁重機槍圖紙,進行仿造。射程3500米,射速600發/分,效能優於日軍九二式。
衝鋒槍方面,有德國MP…18I伯格曼衝鋒槍,軍閥仿製、改型的德國MP…18I“伯格曼”衝鋒槍;德國M1934式“伯格曼”衝鋒槍;美國M1928式、M1928A1式、M1式和M1A1式“湯姆遜”衝鋒槍;美國M1921式、M1928式“湯姆遜”衝鋒槍;美國M3式和M3A1式“蓋德”衝鋒槍,“埃爾瑪”衝鋒槍;美國製造的M50式和M55式“萊辛”衝鋒槍;美國製造的“紐海文”衝鋒槍;英國製造的“蘭徹斯特”衝鋒槍;英國製造的MKⅠ式、MKⅡ式、MKⅢ式和MKⅤ式“司登”衝鋒槍;加拿大造MKⅡ式“司登”衝鋒槍;澳大利亞造“澳司登”衝鋒槍;澳大利亞造“歐文”衝鋒槍(外形獨特,彈匣在正上方);德國MP38式和MP40式衝鋒槍;蘇聯波波莎/波波斯衝鋒槍(裝備過撤退蘇聯的東北抗日聯軍);這些衝鋒槍的口徑有、、、9mm、11mm、和。從以上這些繁雜的槍械和口徑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四分五裂到了什麼地步。不過著名一點的就是“山西造”—中國山西軍閥仿製、改型的美國M1928式“湯姆遜”衝鋒槍。生產湯姆森最多,對沖鋒槍貢獻最大的就是晉綏軍閻錫山了!
閻錫山便建成專門的衝鋒槍廠批次生產仿湯姆森衝鋒槍。從1926年到1930年,山西兵工最為發達,衝鋒槍的月產量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