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香港電影演義 作者:緣圓

”就已賺錢,但題材創意的匱乏卻成為香港影人頭疼至今的問題。“舊瓶裝新酒”成為當時港臺武俠片群體的重要特徵,《新火燒紅蓮寺》、《新流星蝴蝶劍》、《新少林五祖》皆是舊片經典的借屍還魂之作。而在生產複製一大批徐克武俠片風格的濫片之餘,劉鎮偉、王晶、朱延平等人也延續《貓頭鷹》的路數,用後現代的搞笑方式對舊式武俠片進行瘋狂的拼湊和顛覆。

很明顯,這是為了更加貼近時代精神和符合現代人的思維與審美習慣,不少武俠喜劇也因此獲得成功。譬如劉鎮偉的《東成西就》歷經70後、80後、90後三代,至今仍備受推崇。不過,該片縱然以《射鵰英雄前傳》為故事框架,但具體到橋段歌舞服裝造型,其實主要還是承接60年代神怪粵語殘片(譬如“無頭東宮”、“雙飛燕”、雕猿恐龍三怪獸)。所以,若選90年代武俠片拼盤無厘頭代表作,可能《神經刀與飛天貓》更合適。

1993年正值王晶最風光時期,一年參與(包括出品人、策劃、導演、監製、編劇)電影近20部,光武俠片就拍了《武俠七公主》、《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笑俠楚留香》。《神經刀與飛天貓》是王晶出力最少的一部,身份僅為編劇,卻是拼湊橋段最多的一部,從“大小飛刀”到“西方求敗”,從“冷血十三鷹”到“東廠太監曹公公”,從“客棧鬥法”到“染坊決戰”,處處可見武俠經典符號,也處處可見毫無意義的無厘頭笑料。按說這類武俠喜劇明星雲集,武戲炮製視覺奇觀,文戲盡皆輕鬆搞笑,絕不欺場,本應大賣才對,可惜當時武俠片氾濫,正劇也好,喜劇也罷,觀眾全部審美疲勞,所以無論《新流星蝴蝶劍》還是《神經刀與飛天貓》,票房都沒達到預期。還好投資方臺灣長宏夠精明,將這兩部戲的精彩打鬥場面剪出來,在後來的《劍奴》、《新烏龍院》中反覆利用,如此節約成本,也算高招。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神經刀》與《貓頭鷹》:追武俠喜劇之影(3)

肆:發燒致敬·《追影》(2009)

20世紀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業陷入低谷,武俠電影亦元氣大傷。李安的《臥虎藏龍》(2000)和張藝謀的《英雄》(2002)令武俠電影真正打進世界主流,但“武俠新世紀”的締造者……香港影人卻只能叨陪末座,即便如徐克之《七劍》、程小東之《江山美人》,也沒能再領風氣之先。再者,儘管李安、張藝謀皆聲稱向武俠片致敬,帶動的卻是華語影壇隨後數年的古裝大片熱潮,打戲倒是越拍越大陣仗,距江湖武俠越來越遠,離廟堂政治越來越近。武俠電影開始“入世覓封侯”,天馬行空的武俠喜劇則“千山鳥飛絕”;只有模仿,沒有致敬;只有大片主義,沒有娛樂精神;既然影人在思考,那麼影迷就發燒……由我和兩位朋友共同編劇的《追影》就是一部向經典致敬的武俠喜劇!

身為武俠片影迷,創作《追影》初衷無非是圓個人一夢。既然是發燒友,必然要做到戲中每個人物每個場景都有出處(如葉赫長弓、古月金、楚千萬、洪佳良、徐俠客、納蘭漢降致敬武俠片幾大名導宗師),但又不想淪為充斥“影迷暗號”的猜謎遊戲,所以更多是用輕鬆調侃的方式解構武林江湖。但又不想淪為無意義的惡搞,它可能很無厘頭,但劇情不會脫離時代背景,對白也儘量符合古代語境(當然偶爾出格也無妨),喜劇笑料主要源於人物關係和處境的轉變。如果非要找一個參照,我想《追影》對喜劇的拿捏度,應該在徐克《新龍門客棧》和周星馳《新鹿鼎記》之間,在劇情和人物邏輯合理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致敬諧仿。

很幸運,《追影》先找到吳鎮宇、麥子善(導演)、馬玉成(武指)、鄺庭和(攝影)一批香港資深影人組成創作班底,然後由華誼兄弟投資拍攝。該片於2009年暑期公映,票房口碑皆不夠如意,究其原因,就我而言,最大問題除了才力有限,還在於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編劇始終要為導演服務的。

做劇本之初,全憑一股熱情和一廂情願,不知成本高低,不知團隊協作。我喜歡昆汀,具體到劇本橋段和臆想中的影像風格,我參照的也是《殺死比爾》和《磨坊電影》,計劃以章回體敘事,融入五大名導經典風格,但前提是劇情必須統一,不能割裂。

《第一回:殘缺》……張徹盤腸大戰。

《第二回:迎春閣風波》……胡金銓客棧鬥法。

《第三回:鬼打鬼》……洪金寶殭屍鬥鬼。

《第四回:地獄無門》……徐克亂世笑罵。

《第五回:明月刀雪夜殲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