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4)

小說:大嶽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百人,掩護同隊手足突城的經過一一道出,便有用詞不當之處,也不影響聽者感受。

岳家的遠親近鄰、長輩婦孺,才明白身邊這個深沉少語的五郎竟是這樣一個鐵血好漢,而他歸來後只說自己是敗逃出城、僥倖得生,卻不想其中有這幾多波折、這幾多驚險!尤以小六嶽翻和么妹嶽楚反應最大,分坐兩桌的兩小不約而同,騰地站起,把目光盯著一直安坐不動、默默無語的小五身上,異口同聲道:“五哥,記得下次帶上俺……”

姚氏已是淚流滿面,兒子受了這樣的苦、歷了這樣的難,吭都沒吭一聲,不愧岳家好兒郎!他爹在天有靈,也該瞑目了!

按習俗,父母亡,兒子守孝三年。本欲再度投軍的小五隻好留在家中,負起長子的責任。姚氏本來為小六說了一門親事,也因此耽擱下來。

叔父嶽睦為兄奔喪之後,又去了外地,卻把嶽楚留在家鄉,交給她大娘姚氏照顧。姚氏的本意是想讓嶽楚學好女紅,將來找個好婆家,哪曉得小妮子卻無意於此,欲效五哥以武報國,做個巾幗英雄。

小五遵循母意,並不教嶽楚武藝,有時帶小六練武時也避開她。小妮子卻堅韌不拔,暗中偷窺自學。小五也為么妹的精神所感化,有時練武時明知她就在近處偷學,也故意裝作不知。

但小五畢竟是男子,他的武藝未必適合女子,而最擅長的弓射,嶽楚卻不感興趣。剛好王貴、徐慶和張憲三人常來看望小五,嶽楚便纏著這三個哥哥教自己,小五倒不便攔阻。

三人都將嶽楚當作自己的嫡親妹子,對她有求必應,只是王貴的大刀、徐慶的雙錘也不適合女子,倒是使槍的張憲還有一手好劍法,甚合小妮子心意,儘讓她學了去。後來姚氏也知曉了,見小侄女的直性不改跟五郎恰似一個模子倒出來的,也只有輕嘆一聲,由她去了。

王貴、徐慶和張憲三人每次來孝悌裡,都是先拜見姚氏,然後陪小五去嶽和墓前弔唁,接著是幫地裡幹活,最後便一起聚到打穀場上,三人加上岳氏三兄妹,一共六人,切磋武藝。

其中最亮眼的自是嶽楚,她本生得俏麗,一身素色短打扮,將手中那柄劍舞得銀花朵朵,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對起劍來,有時連師傅張憲都不是她的對手。

小六初時以為是張憲故意讓她,對么妹的得意洋洋頗不服氣,揮槍挑戰。為免誤傷,眾人切磋時的刀劍都是未開刃的,而槍則是去了槍頭。一打下來,小六每每被么妹打得鼻青臉腫,而她卻連頭髮也不曾亂一絲。

小五心中惋惜,么妹若是男子,一定可堪大用,而六弟最多隻能當個偏將,無法獨擋一面的。

其時年已五歲的嶽雲,也領著一群頑童在旁湊熱鬧,他最喜歡拿徐慶叔叔的雙錘,但年小力弱,如何拎得動。

這一群大人孩童,在紅彤彤的落日餘暉下,刀來槍往,過拳踢腳,呼喝生威,構成一幅極美的田野畫面。

有如暴風雨前的寧靜,又彷彿臨終前的迴光返照,宣和四年冬至宣和七年,大宋經歷了開國後最輝煌的歲月。原來童貫兩次統軍攻遼失敗之後,害怕朝廷降罪,密遣使節請求金國出兵相助,金軍遂大舉入關,攻克燕京,童貫再遣使交涉,以高昂的代價,僅僅換回了燕京及其附近六州,而金軍撤退之際,則將繁華的燕京擄掠一空,包括所有浮財及壯丁美婦,大宋所收回的不過是幾座空城。饒是如此,朝廷上下仍視為二百年未有之榮耀,大肆吹噓和慶祝。

居家守喪的小五也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平靜的一段時光,孝順慈母,陪妻教兒,有朋相交,不亦樂乎。唯一令他心瀾起伏的一次,便是那一年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那幾日,照例是陰雨連綿,小五本來是要和六弟去祭奠亡父的,但小六因昨日不小心淋了雨,身子發寒,便讓他臥床休息。嶽楚則自告奮勇,要陪五哥去給伯父上墳。

兄妹倆便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拎著祭品,往祖墳而去。

滿眼青綠,小雨淅瀝下個不停,空氣中漂浮著一股溼土的黴味,人的心上也彷彿長了一層毛,毛躁躁的。

小五腦中浮現亡父的音容笑貌,黯然神傷,忽聽嶽楚驚道:“五哥,那是誰?”

小五聞聲望去,遠遠看見亡父的墳前,豁然立著一個白裙翩翩的娉婷女子,頭上撐著一把綠油紙傘,正在垂首弔唁。

“難道是阿嫂?”嶽楚自言自語,卻又搖搖頭,按習俗,兒媳是不用上墳的,何況劉荔還要在家照顧老小。

“或許上錯墳了?”小五揣測道,隨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