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誘惑,和再賭一把的勇氣,經過官渡大戰的得心遂意,經過征討烏桓的勢如破竹,經過江夏一役俘獲了劉表的水師,這個騎在馬上,廝殺一生的曹操,也要過一下在水戰中指揮千船萬艦的癮。所以,曹操拍板這場赤壁大戰,簡直不費思量。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江東去(4)
既是統帥太過自負的性格悲劇,也是一支打了勝仗的軍隊,很輕易地就能發動下一場戰爭的慣性作用。成功使人驕傲,勝利使人膨脹,立不世之功的自我期許,能使人覺得掉一回腦袋也值得的。
50年代的美國,挾二戰大獲全勝之威,頗不把小米加步槍的中國軍隊,而且還是剛剛建立起來的共產黨政權,放在眼裡,於是,大搖大擺地跨過三八線,直抵鴨綠江,結果,狐狸沒逮著,反惹一身騷。這教訓,使美國隔了好多年後,才敢發動下一次的越南戰爭。近年來,美國人所以打了阿富汗以後,打科索沃,打了科索沃以後,打伊拉克,打了伊拉克以後,琢磨著不知挑誰當靶子打下一仗?這都是打得太順手了,便習慣用拳頭說話,甚至用拳頭代替頭腦思考的結果。
可是,上帝不會給人百分之百,你第一仗打贏了,你第二仗又打贏了,你第三仗就未必高奏凱歌。於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曹操號稱的八十三萬人馬,被吳蜀聯軍打得慘敗而歸。據歷史學家呂思勉統計,曹軍實為二十多萬,吳蜀聯軍約五萬,擁五比一的優勢,被打得灰頭土臉,實在是挺沒面子的。
現在分析起來,曹操要打這一仗,也是勢所必然,他作了相當的打仗準備,也是眾所周知,但他對於對手的估計,對於時機的把握,對於水戰的經驗,對於人心的動向,都有尚待完善和謀畫不夠之處。但一個接連打勝仗的統帥,更容易迷信武力解決問題。這也是西方古羅馬帝國之敗亡,東方秦帝國之覆滅的歷史證實了的。
強,可以變弱,弱,可以轉強,贏了今天,不一定能贏明天,輸了今天,並不一定明天也輸。曹操有這一點豁達,便相當光棍地,拍拍屁股走人了。臨走臨走,發表兩通高論,也算是黑色幽默吧!
一,“劉備,吾儔也,但得計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山陽公載記》)
二,“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與孫權書》)
看來,如此風流人物,竟阿Q式自我安慰,難怪蘇軾要發出“浪淘盡”的嗟嘆了。
實際上,這場長江上的決戰,究竟是在蒲沂西北的赤壁,還是在嘉魚東北的赤壁,或者就是蘇軾所認定的這個黃州附近的赤壁,至今還是有著不同看法。但赤壁鏖戰的真正意義,是作為一支弱勢軍隊打敗強敵的戰例,在軍事教材上被反覆提及的。赤壁戰後,等於重新洗了一次牌,魏蜀吳三足鼎立,劃江而治,曹操便徹底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
偉人犯錯誤,他不是第一個。但他的問題出在哪裡,我想孫權對周瑜所說:“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其中兩次說到曹操為“賊”而且“老”,是耐人思量的。
公元208年的長江上,在這次戰爭舞臺上大顯身手的主角,可分老中青三撥。劉備47歲、曹操43歲,為第一組;周瑜33歲,為第二組;諸葛亮27歲,孫權26歲,為第三組。還有一個未出場的,屬於見習生的陸遜,才25歲。
這個陸遜,後來把劉備困死在白帝城,則更屬於後生可畏之類了。
看來,43歲的曹操,敗於33歲的周瑜,除了其它影響戰爭勝敗的因素,他們兩人的年齡差距,也決定了大自然的優勢,是站在年青人一邊的。所以,在江心舟中的蘇東坡,也為這一世梟雄嗟嘆:“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灑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你不能不承認年齡所具有的優勢,你不能不承認青春所帶來的活力。“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個絕對的強者,栽在一個絕對的弱者手下,不由得不服老,不由得不相信後來居上,蘇東坡自己也不禁感慨系之了。“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大江東去(5)
赤壁戰役的舞臺上的活躍人物,與當前中國文壇的幾代作家,不謀而合地相類似。相當於劉備、曹操者,為文革前十七年的一代,相當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