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當然是中間環節的問題了!
轉手太多!
比如,農戶和蔬菜大戶將一斤白菜以6毛錢賣給收貨商,收穫商再以1。2毛錢轉給大代理商,大代理商店大欺客,以1塊8賣給小代理商,小代理商賺得少,以2塊1賣給菜攤,菜攤呢,更黑,翻一倍,最後以4塊2賣給消費者。
中間過程太多,是農產品價格高企的原因啊,中間過程涉及到什麼呢?其一,轉手一次,收一次稅;其二,過路過橋費,能源費,司機薪水等;其三,哄抬物價。
糧食和菜籃子是真正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東西,其他什麼ly手機啊、電磁針啊、電腦啊、電動汽車啊都可以不要,但絕對不能少了基本的、讓人活下來的五穀和蔬菜。
京城人很懷念當年白菜5分錢一斤,一個月200塊錢收入,可以買4000斤的日子;如今白菜四塊錢一斤了,一個月收入卻只能買2000斤,這為什麼呢?
根本原因,還是工業生產率提高的原因!
200塊月收入的時候,一輛桑塔納的價格是25萬人民幣,8000塊月薪時,桑塔納的汽油車沒有得賣了,質量更好,車型更酷的大眾車、藍茵車,仍然只賣25萬人民幣左右。
工業產品便宜了,和土地有關的農產品貴了!
所以老流氓讓藍茵電子的投資部儘量把眼光放在和土地有關的資源和產品上。
怎麼來降低農產品的價格呢?辦法肯定有,但在華夏的城市化還沒有到達一定程度,沒有超過90%的時候,開放這種降低農產品價格的技術出來,會導致農民的收入進一步的降低,這不是國家所期待的。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佬的農產品比華夏便宜的一個道理啊,因為他們的農業人口少,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連種包菜使用的都是機械,另外一大原因,是他們的人均耕地比華夏多。
但實際上,如今在華夏,真正靠種地賺錢過日子的人,少啊!
絕大多數農民種糧食,種菜,都是自給自足。
藍茵生物在2014年初,推出了幾種已經實驗了多年的蔬菜種子,能夠高產的種子。
但植物能高產,本來只能長一尺高的白菜,能漲到兩尺高,這多餘的“個頭”哪來的?當然還是從陽光、水分、肥料中來的,必須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嘛,也就是說,雖然透過生物技術開發出了高產的、安全的蔬菜品種,但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給蔬菜澆更多的水,施更多的化肥。否則,靠正常地生長,一是成長緩慢,二是等長大後,土地裡的養分會被消耗得更多。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華夏裡要改造沙漠,改造火星,但是沙漠地帶缺水,缺化肥。怎麼辦?華夏正準備建設超級水利工程呢。那化肥呢?要改造沙漠,化肥也得準備。怎麼準備?難道靠大型直升機去沙漠上噴灑化肥嗎?當然不是,哪有這麼奢侈的改造沙漠的技術?要知道,在這個時空,化肥可不便宜呢!
得靠新型的草類植物,這種能生產在沙漠地區,生產很快,也能很快死去的植物。死去後的植物腐爛變成養料,滋潤著下一代植物的生產,這樣,只要經過一二十年,原本缺少養分的土地,有了一層不薄的“肥料”,沙漠就算是被改造得就有些客觀了;這個時候再種植大一點的、根系深一點的樹,給下面的沙漠“鬆鬆土”,這麼過上幾年時間,沙漠改造算是有點成就了;再之後,就可以種植多樣化的植物,如此,植物多了,又有了河道,沙漠上空就比較容易打雷下雨,由雷電作用,空氣裡產生的氮肥落了下來,滋潤著土地,如此,五十年時間,沙漠地區的生態圈也許就能建立起來。
至於改造火星,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時間越長,建立起來的生態圈就更穩定。
欲速則不達嘛,比如,在這個時空,前些年,國際上的一些大型造紙企業在華夏的南方種植快速生產的桉樹,兩三年時間就可以成材。這個效率是不錯,但是帶來的卻是山地的土地養分和水分大量流失,流失到哪裡去了?當然是被桉樹吸到“身上”去了。
。。。。
藍茵生物雖然推行轉基因的蔬菜品種,但華夏李先生自己卻不吃,他不是聖人,他知道轉基因的蔬菜雖然是安全,但人總有一種心理因素在作怪,覺得天生地養出來的蔬菜就比人工培養出來的轉基因要好。就像天然的美女比整容出來的要讓人感覺好,天然的“胸器”讓男人更興奮。。。
其實呢,蔬菜裡轉基因的可是比較多的,只是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而已。
快過年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