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3 / 4)

小說:仙俠魔蹤 作者:暖暖

武則天王朝已過,武三思能再得勢,主要原因在一個女子身上。此女子便是上官婉兒,李顯登位之初,不但娶了她為小老婆,且命她處理詔書,撰寫皇家指令,甚為倚重,自此上官婉兒便掌以大權。

皆因李顯年紀已老,且色慾過度,無法滿足這個俏嬌娘,她和武三思早就有了一腿,上官婉兒孤身一個女子混在宮中,便如立在危牆之下,一個不慎,隨時會遭韋后的毒手,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她不得不討好韋后,遂把武三思推薦給她,武家在宮中的勢力,因此又再度膨脹起來。

張柬之到這時候,方開始察覺武家的危險性,不斷勸李顯誅滅武家,免得他們坐大難收,但李顯依然毫不理會。

張柬之道:「武則天之時,李性皇族,幾乎給屠殺罄盡。幸好天地神靈庇佑,皇上得以復位,但武氏家族那些浮濫官爵,依然原封不動,臣認為應當眨降其官階俸祿,以慰天下人心。」

但李顯這個窩囊皇帝,只是不停搖頭,就是不聽。

武家在朝上勢力日增,張柬之等人恐防武三思暗裡陷害,知道員外郎崔湜雖不是武家一派,卻因公事常在武家走動,便以厚禮結納,好作內應,望能探得武家舉動。

但沒料到,崔湜竟是一根牆頭草,他見皇上對武三思異常信任,便知曉該站在何方,便把張柬之等人的密謀,掉過頭來向武三思和盤托出,還說聽從武三思差遣,武三思見他頗為忠心,便推薦他當中書令,從此成為武三思其中一個智囊。

武三思和韋后得知張柬之的意途,便終日誣陷五人,武三思對李顯道:「他們五人仗著自己功高權重,在朝中橫行霸道,這樣下去,終究對皇室構成威脅,皇上不可不防。」

李顯聽得不住點頭,武三思又道:「依我看,對他們最好是施以安撫策略,明是隆升,實是暗降。先把五人全封王爵,並免除他們宰相職務,這樣處理,外表上是尊敬功臣,其實是剝奪他們的實權,免得他們危害朝廷。」

李顯點頭認同。

終於敬暉封為平陽王,桓彥範封為扶陽王,張柬之封為漢陽王,袁恕己封為南陽王,崔玄暐封為博陵王,皆免除宰相官職,特賜黃金綢緞,雕鞍御馬。自此武三思權力更盛,稍有不歸附武家的,均予以排斥,中央權柄,盡入武三思手中。

李顯聽完李承嘉的說話,登時兩目發呆,一時難以決定。

侍御史鄭愔見李顯猶豫難決,當即出班奏道:「這五人毀謗皇后,實是罪大惡極,皇上萬不可輕恕。」

李顯愈聽愈感氣惱,便即召喚大理承李朝隱上朝,打算就此結案。

李朝隱奏道:「張柬之等五人沒經過審判,實不宜定罪誅滅。」

另一大理承裴談,直來便是武家的一員,聽見李朝隱這樣說,當即奏道:「人證物證俱在,再無可抵賴,應遵照詔書斬首,家產充公,實不必再調查審判。」

黃門侍郎宋璟奏請道:「老臣認為該當調查清楚,方好定罪,況且五位王爺曾得皇上賞賜鐵券,承諾赦免十次死刑,若處以死刑,恐人心不服。」

李顯聽後,想起自己確有此承諾,沉思片刻,遂下旨各判「無期流刑」。把敬暉流竄至瓊州,桓彥範流竄至瀼州,張柬之流竄至瀧州,袁恕己流竄環州,崔玄暐流竄古州;五人家屬子弟,凡年滿十六歲以上,均流竄至嶺外。

武三思見李顯不願誅殺五人,不禁眉頭緊蹙,卻又不便當著眾大臣面前力爭,免得他人疑心是自己一手策劃,讓李顯起疑,只得瞪著銅鈴般的大眼,一聲不響的暗自氣惱。

直至退朝,群臣依次步出含元殿,中書今崔提走近武三思身旁,二人對望一眼,武三思便知曉他的心意,必定有什麼事與自己商量,當下兩人默然連袂而出。

二人走出丹鳳門,武三思和崔提的家僕已經牽馬過來,上了馬匹,崔提才道:「皇上這般心慈手軟,千萬不可回心轉意才好。」

武三思鼻哼一聲:「這老傢伙直來便是耳朵軟,我這一著滿以為一舉成功,確沒想到宋璟會跑出來攪局,看來此人也不宜留在朝中。」

崔提道:「宋璟的事還可以慢慢解決,但眼前最要緊的事,便是這五個人,他們倘若不死,等有一天返回京師,可真是一個後患,我這裡有一計,只是不知王爺可敢去做。」

武三思連忙望住他,崔提低聲道:「只要咱們假傳聖旨,派人從後跟上一刀一個,到時人已死了,就是皇上問起,便說他們在途中暴病便是了。」

()好看的txt電子書

武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