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今天我要調適自己,而非調整世界來配合我。
今天我要照顧我的身體,我要關心它、不濫用它、不忽略它。
今天我要強化我的心靈,不能讓心靈閒置。
今天我要為某人做一件好事,至少要做兩件我不想做的事。
今天我要使自己怡人,使自己看來愉悅,穿著合宜,舉止恰當。
今天工作12小時固然好,但不能一輩子都如此。
今天我要制訂計劃。這樣為的是避免倉促及猶豫不決。
今天我要給自己保留半小時的輕鬆時間,為自己祈禱。
今天我將無所畏懼,不怕享受更美好的人生,也不怕去愛一個人。
■'智語點“波”'
不要在別人的擁有裡尋找自己的痛苦,不要在已有的缺陷裡刺激更大的自卑。
不要在逝去的輝煌裡強化現在的失落,不要在未來的迷茫里加深現在的困惑。
每個年輕的生命中都有無數扇門,它們通往不同的生活。如果用悲傷作鑰匙,通往的一定是灰暗與不幸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是板著面孔,每一件事都讓你落淚;如果用快樂作鑰匙,通往的一定是幸福的生活,不管是玉兔東昇還是金烏西墜,都有快樂的笑顏。
。 想看書來
及時充電:不能終身受僱,但要終身學習(1)
人們常把學習稱為充電,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如果一個人停止了學習,就會慢慢失去價值,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無論何時何地,雖然你離開了學校,但不能停止學習。時代要求我們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每一個想要有一番成就的年輕人都不應該忘記給自己充電。只有隨時充實自己,為自己奠定雄厚基礎的人,才能在競爭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屬於迷茫的一代,站在世紀的門檻眺望遠方,不知何去何從。大學曾經是我們理想中的天堂,沒有接觸到它時,它閃耀著神聖的光芒。經過艱苦跋涉,終於有一天我們真正走近了它,可以去親身體驗它,卻發現它沒有想象中的美麗。當我們走向社會時,發現自己原來什麼都不會,校園裡學的東西在現實中派不上用場,我們開始懷疑大學:大學與現實的差異在哪裡?我們又應該如何去看待?
資訊時代,每天新出版的圖書、報刊和新湧現的科學創造成千上萬,而你吸收知識的時間、能力、條件均有限,不可能一勞永逸,以不變的知識結構去應付迅速變化的社會現實。況且,現在知識陳舊率高得驚人。在國外,一個工程師的學歷在6年之後必須重新考試,假如考試沒有透過,就不再是工程師。
NO1.畢業意味著另一種學習的開始
我有位高中同學,他畢業於廈門大學英語專業,想在國際教育交流領域創出一番事業,於是任職於國內某高校涉外部門。在正常工作之餘,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等課程,而且主動承擔起部門網站編輯和國際交流活動策劃等工作,成功組織了各項活動。透過努力,網站的質量也受到上司的好評。
幾年後,由於部門管理混亂,他感覺這樣繼續工作毫無前途可言,便跳到一家國際教育發展投資公司做市場調研員,開始了每天在外面跑業務的生活。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成為公司的業績標兵,並升職做了主管。後來,他又被安排到市場部,擔任市場部經理助理。在這個階段,他開始全面接觸市場工作,工作激情和績效非常高。在助理的位子上,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特別在市場策劃方面顯示出了過人的能力。
有一年春節我們聚會,我和他聊得很暢快。期間,他回憶起了之前的艱辛,也憧憬著以後的幸福,而讓我憶猶新的則是一句話:“一個年輕人,不一定會終身受僱,但一定要終身學習!”
這句話讓我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思索良久。
很多人從學校畢業,走入社會後就喪失了上進心,他們認為自己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足夠一生所用了,於是就開始悠閒地吃起老本來。其實,畢業意味著一種學習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另一種學習的開始,學習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而是永無止境的。
NO2.“學習改變命運”是李嘉誠的人生寫照
其實,不僅是普通人要學習,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更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無數年輕人的精神偶像、著名企業家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成為華人商業領袖,絕不是偶然的。他的一生,是“學習改變命運”最佳的寫照。
李嘉誠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