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寫兩篇破文章嗎,當真還有多大了不起?那段時間,逢星期天,孫多慈就揹著寫生本出去,在城西的鴨兒塘,在城東的皖江公園,在城南的江岸,看到好的景色,或水天相連,或樓閣相依,或樹木婆娑,便一屁股坐下來,一呆就是半天。也不全是觀察景色或提筆寫生,而是讓思緒變成文字,在腦海裡無言流動。後來她把這些文字記錄下來,用稿紙謄了,投給安慶的幾家報館,其中有兩篇,居然被報紙副刊發了出來。
父親就笑她是腳踩兩條船,對於今後的發展,是當作家,還是當畫家,自己也不知道該上哪一條。但父親的傾向十分明確,繪畫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愛好,那是無論如何也當不得飯吃的。
小的時候,孫多慈一家居所並不安定,在四方城也住過,在大墨子巷也住過,在近聖街也住過一陣子。但從她有記憶開始,就一直住在汪家塘一所叫“方家大屋”的老宅子裡。
方家大屋西頭的巷子,叫府西巷,起先不知道“府”為何意,爸爸牽著她的手說,這個“府”,就是安慶府的“府”。安慶府原先在譙樓之後,後來安徽布政使司從南京遷到安慶,就把安慶府給攆到這個地方來了。孫多慈住進方家大屋時,安慶府已經不存在了,原先的衙門大院,先是開六邑工藝廠,後來改為省立第一甲等工業學校,以後學校換名,又叫省立安慶高階工業學校。這個名字太長,市民們嫌它拗口,就簡稱它為“高工”。高工的大門對著宣家花園,宣家花園的兩頭的街巷,都與井相關,東是福泉街,西是雙井街。府西巷之西有一片水,叫汪家塘。孫多慈就生活在這一片水中,長得如水一般靈秀。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 安慶街頭美少女(4)
在安慶,汪家塘方家大屋是有名的老宅子,其舊主方晴庵,光緒帝在位時,曾做過湖南布政使。方家大屋前後只有三進,但佔地面積八百平方米左右,大大小小的房間也有五十餘間。其中前進明五暗七為廳堂、書房和大會客室。二進同等規模,過去為主人起居之所。東西相對是明三暗三的廂房,早年是管家、僕役等居住的地方。後進還有兩間精緻的平房,主人閒來無事,就在此處養生。
與一般老宅子不同,方家大屋的“大”,大在前後院子和花園上。方家大屋大門向南,宅前大院四周砌以圍牆,東西各留一門供人進出。院中豎有旗杆,左右嵌有繫馬石,門前立有抱鼓石。父親的朋友到此來訪,見此氣派,都說可與巡撫官署東西轅門相比。方家大屋的頭門雄偉高大,雙壁門綠漆灑金,共八扇。門內為寬闊過道。過道後又是端方大院。再往後,是正廳堂,由側門而出,又有兩面砌有花壇的院落。但這不算是花園,真正的花園,在正廳堂之東,由圓門而入,裡面亭榭、假山、水池,花草樹木—應俱全。春來風暖,滿園綠色。方晴庵民國初年故去後,家境漸成破敗之勢,最後只能依賴出租房產維持生計。
搬進方家大屋時,孫多慈還在省立第一模範小學讀書。這所學校的前身,就是父親從壽州帶學生投奔安慶時落腳的尚志小學堂。民國成立後,尚志小學堂與附近的崇武、養正、正化等另外三所小學堂合併,成立公立第一國民高等小學,1918年改為省立第一模範小學時,又將原省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學校合併了進來。後來孫多慈上高中時,學校又改名為省立第一實驗小學。省立第一模範小學在北門拐角頭,從方家大屋出來,向西到雙井街,再走向南,便是公安局街,又西行,經姚家口、法政街,便能看見省立第一模範小學的窄窄的門樓了。孫多慈揹著藍色的布書包,從家裡出來,如果走得快,只要六七分鐘。
學校往西,由大拐角頭插往關岳廟街,便是大關帝廟。對於孫多慈,那是個神秘之地,有事無事,都喜歡鑽到裡面去看個究竟。有一天,大概是農曆五月十三,紅臉關公的生日,大關帝廟熱鬧非凡,城東城南城北的市民都趕過來了,或求子,或求財,或求福,或求醫,或求壽,大殿裡供奉的關帝老爺,香火裡三層外三層,煙霧瀰漫,眼睛都睜不開。偏偏半上午天上又丟了些雨點,就說是關公磨刀雨,大吉大利,又添了另一番熱鬧。孫多慈放學出來,一抬眼看到了,就被吸引過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看些什麼,反正喜歡往人堆裡鑽,看各色民眾對關公的那一份崇敬。後來還是父親尋過來,揪著耳朵,把她拽回了家。
小學畢業讀初中,選的是六邑聯立中學,這是由安慶六邑同鄉會出資創辦的學校,省政府也適當給予一定補貼。一開始並沒有考慮這所學校,碰巧學校校長程小蘇為教育經費來求父親周旋,看見了孫多慈,隨口就問了一句:“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