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部分(3 / 4)

是一場我們沒法打贏的戰爭嗎?」

劉穆之從容道:「燕兄為了向小劉爺推薦我,所以故意誇大其詞,指的其實是與天師軍之戰縱有勝負,但一天動亂的背景和根源沒法消除,天師軍仍可死灰復燃,又或此亂剛平,彼亂又起,變成一場無休止的苦戰。」

劉裕和屠奉三同時動容,因為劉穆之這番話說中了他們的心事。

蒯恩道:「敢問先生,有甚辦法可以根治江南的民亂呢?」

燕飛心中暗贊,蒯恩似是詰難劉穆之,事實上是予劉穆之說出胸中抱負的機會,因為蒯恩早從荒人處得知劉穆之乃才高八斗的智士賢者。由此可見蒯恩容人的胸襟。

劉穆之微笑道:「這可分為一時權宜之計和長遠的政策,後者更牽涉到治國平天下的大問題。」

屠三沉聲問道:「何謂權宜之計?」

劉穆之答道:「權宜之計是針對眼前情況的應對之術,既要有實際行動,又要有鮮明和令民眾能輕易把握的理念,兩者相輔相成,自可發揮奇效。」

劉裕道:「實際行動是不是指開倉賬濟災民,又或兵不擾民這類事情呢?」

劉穆之道:「這是最基本的行動,若連這些事也做不到,其它不說也罷。」

蒯恩道:「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呢?」

劉穆之欣然道:「現在我能想到的,就是重建吳郡,傾盡全力的去令吳郡從大火後的廢墟立起來,向南方的�眾顯示劉爺並非一個破壞者,而是建立新秩序的人,且把民眾的福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劉裕一震道:「這麼簡單的方法,為何我們偏沒有想過?」

燕飛看到劉穆之的眼睛亮起來,顯示他對劉裕的反應感到鼓舞,為自己覓得視民為子的明主而欣悅。

屠奉三道:「這確是奇招,更突顯掉棄吳郡的天師軍是不理人民死活之輩。」

劉裕謙虛的問道:「理念方面又如何呢?」

劉穆之毫不猶豫的答道:「我們必須讓群眾曉得我們在做甚麼,使他們清楚我們的理想和他們所渴望的是一致的,如此我們不單可把群眾爭取到我們這一方來,也可以得到認同這理想的高門豪族支援。」

屠奉三道:「請先生指點。」

劉穆之雙目閃動著智慧的光芒,徐徐道:「-切都由淝水之戰說起,淝水輝煌的勝利,代表著晉室南遷後,以由王導開始,謝安繼之的鎮之以靜的施政方針的成功,而配合鎮之以靜是一系列改革前晉的策略和新政,限制了世族公卿的利益。他們的政策取得空前的成功,且已深入人心,被廣大的民眾和高門中有志之士視為德政。」

屠奉三遽震道:「類似的看法,我曾聽侯亮生先生說過。唉!假如侯先生仍然在世,必可成為劉先生的知己。」

這番話由屠奉三說出來,更添劉裕和蒯恩對劉穆之的信心,又生出親切的感覺。

劉穆之謙虛的請教了侯亮生是何方神聖,說了幾句惋惜敬仰的話後,續道:「淝水之戰後,一心延續舊晉風光的腐朽勢力,以司馬道子為代表,竟以為再無胡騎之憂,遂排斥謝安、謝玄,回覆舊朝惡政,令謝玄坐失北伐良機,推翻行之有效的新政,回覆舊晉的戶調方式,重擔子全放到民眾身上,既要交稅,又要服役,世族公卿則兩者皆免,於是他們又可繼續奢侈相高,佔山護澤,競招遊食韻符撞生活,致盡失民心。」

劉裕拍桌嘆道:「先生的一席話,令我茅塞頓開。」

劉穆之道:「只要劉爺打正旗號,一方面強調自己來自民間,故最能明白民間疾苦;另一方面則以王導、謝安和謝玄的繼承人自居,配合『一箭沉隱籠,正是火石天降時』的傳奇色彩,劉爺勢成為南方民眾心中的救星,且可得到高門裡有志之士的擁戴。」

屠奉三衷心的道:「有先生這番話,事成過半矣!」

劉穆之道::冱不單是武力的較量,還是政治的鬥爭,得民心者勝,失民心者敗。劉牢之的實力雖比劉爺強,但錯在他誘殺王恭,而王恭正是鎮之以靜政策的支持者。桓玄之失,亦在殺死殷仲堪,還把他的首級送往建康,以恐怖手段鎮攝異己,其敗亡只是早晚的問題。」

劉裕欣然道:「幸好先生來得及時,否則我會失之交臂,聽不到先生精采的看法。」

燕飛訝道:「你要到哪裡去呢?」

屠奉三代答道:「我們要回廣陵去。」接著把劉裕的決定解釋清楚。

劉裕笑道:「現在有燕兄來助我,更是如虎添翼。」

又道:「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