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小說:廣陵劍 作者:蝴蝶的出走

稱四季如春,當真是名不虛傳,時序雖是暮秋,郊外仍是繁花如錦。

進得城來,但見市街整潔,處處花木扶疏,時序雖是暮秋,仍是頗饒春意。城西有碧雞山,迤邐數十里,好像一個側臥的美人,俯瞰全城。西山腳下,滇池環抱,遠遠望去,但見波光浩淼,嚴若水鄉。

陳石星讚道:“這地方果然真是不錯。”心中卻是不禁想起故鄉:“這地方倒有幾分象是桂林,桂林有個灕江,昆明有個滇池,水色山光,各有佳趣。但不知什麼時候,我才能夠重賞故鄉景色,如今只有在這昆明聊解鄉思了。”

龍成斌見他歡喜昆明,必裡十分高興,笑道:“是不錯吧,那麼咱們可以在這裡多玩幾天了。”兩人繞城一匝,先飽覽了一遍昆明景色,然後才到市中心找了一間最大的客店住下。

第二天龍成斌替他擬下行程,上午遊大觀園,下午遊西山。這兩處地方是昆明風景的精華所在;大觀園是宋代就已經有了的名園,最初的主人是誰,已不可考,不知什麼時間開始,闢為公園,任人遊覽。經過千百年的經營,的確是昆明一處風景絕佳之地。一進園門,便覺一路花香,紅酣紫醉。園中有個大湖,名為“翠湖”,兩岸垂楊,翠拂行人,人從楊柳叢中穿過,儼如置身於層翠幔之中。兩邊又有蓮葉田田,荷香沁脾。陳石星這幾個月來飽經憂患,幾曾得過一日如此心情閒道,從千層翠幔之中踏過湖濱,便覺人似忘憂鷗鴛,好像重回七星巖下,面對灕江。

園中有個大觀樓,樓高百尺,登樓一望,但見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遠處蟹嶼螺州,儼若風鬢霧鬢。陳石星心醉神馳,遙看滇池歸帆點點,想起灕江景色,在晴波瀲灩中的片片漁舟,和這滇池景色不是正好相似。鄉思一起,不覺悲從中來,難以斷絕。人倚欄杆,俯瞰滇池,茫然若夢。

忽見兩名大漢走上樓來,冷笑一聲,四隻眼睛,都在盯著龍成斌。

正是:

少年不識人心險,疑陣安排待上鉤。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正文 第六回 秘笈幾番招鬼魅 瑤琴疊責謁宗師

龍成斌正在唸樓上的楹聯,忽聽得那兩個漢子在旁邊插科打諢,一個說道:“我最怕聽書呆子的唸書聲,大哥,你給我唱一段京戲,解解悶好不好?”另一個漢子道:“好!”於是擘開喉嚨,大聲唱道:“一馬離了西涼界,……”聲音刺耳異常,震得陳石星耳鼓嗡嗡作響。陳石星不禁心頭一凜:“這兩個粗漢武功的底子倒似乎很不錯呢!”龍成斌似乎有點害怕這兩個漢子無事生非,忙道:“咱們到別處玩吧。”

兩個下了大觀樓,只聽得那兩個漢子戲也不唱了,卻在上面哈哈大笑,好像是因為趕走了他們,十分得意。陳石星道:“碰上這樣兩個俗人,真是大煞風景!”龍成斌笑道:“天下多的就是這種俗人,也氣惱不了這許多,咱們到西山玩吧。”

走出城來,天方過午,萬里無雲,是一個大好的晴天。陳石星胸懷舒暢,把剛才的氣惱忘了,盡情觀賞山景。心裡想道:“昆明西山的景色,也不在桂林普陀山之下,只可惜少了一個七星巖。不過這裡的‘龍門’之險之奇,普陀山卻也沒有。”

昆明西山,果然名不虛傳,越上山勢越奇越險。一到“龍門”,更是令人驚心駭目。原來那“龍門”是從山上鑿出來的,從下望上,峭壁千丈,上面的廟宇,竟似凌空而建,下面是蒼茫無際的滇池。拾級而上,山風振衣,如登仙境。據說滇池中的鯉魚,要是能夠跳過“龍門”,就可以化身為龍。

“龍門”兩邊,刻有一副對聯,“仰笑宛離天尺五,憑臨恰在水中央。”陳石星讀過對聯,下望滇池遙想灕江,悠然神往。

龍成斌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看這短短十四個字的對聯,非但寫盡眼前景物,還有不盡的韻味供人馳思呢。”陳石星細細咀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兩句話,半晌說道:“大哥說得不錯。我不懂做文章,依我看來,做文章的道理,和彈琴的道理,甚至和武學的道理恐怕都是一樣。‘功力’之外,還要加上‘妙悟’。”

龍成斌點了點頭,說道:“我不懂武功,做文章的道理和彈琴的道理恐怕的確有可以相通之處,觸景生情,情發乎辭,乃成妙文。彈琴也必須具有至性至情,在情景交融之下,心與琴合,方成絕唱,是故嵇康與好友刑場訣別,乃有廣陵散從今絕矣之嘆,伯牙與鍾子期相遇,方能奏出高山流水之音。假如換了第二個地方,對著第二個人,也就未必彈奏得出這樣好的琴曲了。”

陳石星聽他談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