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傳到京城,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來月。
原本已經平穩的朝堂,頓時再起波瀾。
一干朝臣十分詫異,沒想到當今竟然玩了這麼一手。
當然了,也只是詫異罷了,倒還不至於驚慌失措,地方官倉之事,除了戶部之外其餘朝臣沒多少關聯。
只是,各地欽差送來的資訊,可就不怎麼樂觀了。
地方上的官倉,幾乎沒有一個儲備糧食充足的。
最有責任心的地方官員,也只能勉強維持當地官倉五成左右的儲備糧數量,而且全都是陳糧。
有那膽大妄為的地方官員,直接將當地官倉裡的糧食全部弄走,裡頭一粒糧食都沒有剩下。
以這樣的官倉糧食儲備數量,想要賑濟災民,讓這次突如其來的寒災和雪災順利度過,可不那麼容易。
訊息傳到當今案頭,心中的震怒可想而知。
很快,朝臣們也就知曉了,儘管心中同樣震驚,卻還不至於太過驚訝。
實際上,地方承平日久,許多規矩早就鬆懈得不成樣子了。
官倉的情況雖然糟糕,卻還不至於太過為難。
朝廷手裡掌握的糧食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起碼幾個大型糧倉那不會出現這麼離譜的事情。
那裡可是有駐軍把守,同時還有專門的官員負責監督,可不是那麼容易上下其手的。
當然,作為戰略儲備糧庫,能不動用還是不要動用的好。
像是京城這樣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若是面臨被圍困或者暫時沒有外界糧食物資輸入的時候,就需要這樣的戰略糧庫支撐很長一段時間。
另外,就是民間並不缺糧。
今年突如其來的嚴寒天氣,也是在冬季才出現的,並沒有影響到秋天的收成。
百姓手裡的糧食儲備,按照往常的慣例,其實還是能夠支撐到明年開春。
只是突如其來的嚴寒天氣,加上雪災導致糧食消耗迅猛,還有房屋倒塌等等意外因素,不得不逃離家鄉成為流民。
還有就是,每逢天災總有人禍跟隨,進一步導致流民數量的增加,需要朝廷和官府出面才能嚴加整頓。
真要說起來,今年遇到寒災和雪災,京城和直隸這邊的情況,還算是相當不錯的。
京城之前就沒有什麼流民,甚至敢於鬧騰的青皮混混都少。
所欲遇到寒災和雪災的時候,只是單純的遭災而已,並沒有伴隨而來的各種麻煩事兒,處理起來也相對簡單。
另外,就是京城的零散活兒特別多,尤其是在眼下這種遭遇寒災和雪災的情況下,想要找一份養家餬口的臨時工作並不困難。
加上有蜂窩煤取暖,朝廷的賑濟下來,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城外的情況雖說糟糕一些,卻還在可控範圍內。
前文說過,開國勳貴集團控制的大中型煤礦,一直都缺少足夠的勞力。
流民之中的青壯,是很好的勞力人選。
所以在流民匯聚京城城外的時候,願意去煤礦當礦工的青壯,基本上都被挑選得差不多了。
另外,通州碼頭區域,還有津門港修建,都需要不少勞力參與,同時也需要大量的人口補充。
流民之中拖家帶口的不少,正是這兩地需要的資源,短短十幾天時間也招募帶走不少。
不僅只是開國勳貴集團和兩地招人,旁的勢力也在跟著招攬人手,只是聲勢沒那麼大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等災害徹底結束,聚攏京城城外的流民大軍,就被分流了大半。
當然,總有那些眷念故土,或者捨不得家鄉田地的流民,不願意到其他地方重新生活,他們還是希望等災害結束後,重新返回家鄉的,這樣的傢伙還不在少數。
朝廷和民間心善之輩,需要賑濟的災民,也就是剩下來的那部分流民,壓力並不是很大。
別的不說,就京城外面的流民,單單城裡糧鋪裡的糧食儲備,就足以供應到災難結束了。
只是,眾所周知的原因,朝廷一時想要拿出足夠的糧食賑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最嚴重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給予災難嚴重區域,以最快速度調撥充足的糧草,不然今年冬季的嚴寒,可能會有大規模的死傷情況出現。
當今雖然還沒到特別關注身後名的時候,卻也不願意因為地方官員的貪婪和無恥,把自己的名聲搭進去。
開玩笑,做皇帝的就算要背鍋,要也得他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