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是有性命之憂?
就算得罪了當今,大不了辭官回鄉或者被調往荒僻之處,一般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可得罪了區區一個江湖勢力還更加危險,簡直就是荒謬之極。
總之,某些和漕幫沒有利益糾葛的權貴心中,對漕幫的印象可不怎麼樣。
‘排山倒海’的還是很吸引人的,不僅只是部分權貴喜歡,就是當今有空閒的時候,也不忘聽一聽。
皇帝要聽說書,自然有宮裡的太監出馬,用不著請外頭的所謂說書先生效勞。
大明宮內相戴權,自然也矗立一旁聽了一耳朵。
他自然知曉‘排山倒海’是誰,心中對賈蓉的寫作能力,真心佩服得很。
就是以他的見識閱歷,每每聽到情節,也是忍不住沉浸其中,相當的精彩。
更誇張的是,‘排山倒海’的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接地氣,和現實的狀況緊密相連。
第一部《陳世美別傳》,裡頭可是狠狠的揭露了科舉的某些潛規則。當今更是因此派皇室暗探秘密調查,結果叫當今狠狠發了一通脾氣。
現實情況比更加殘酷,正如豬腳陳世美那樣的寒門子弟,想要科舉出頭相當困難,這是當今很難接受的事情。
最近的幾次科舉,當今在其中花費了不少心思,做出了不少的調整,目的就是為了給寒門子弟更好的上升通道。
可就戴權所知,效果並不如何。
事實上,寒門子弟若是沒有進入書院學習,本身的學識和能力,比起學院學子可要差不少,除非遇到那種天眾奇才。
在科舉比拼中,自然比不過那些經過特訓的書院學子。
按照某次賈蓉和他喝酒聊天時的說法,真要讓寒門子弟有更多的機會,那就得將各地官學的作用好好發揮出來,和各地書院爭搶最好的生源。
他覺得很有道理,不過卻是沒有在當今跟前提過。
當皇帝的,其實都沒什麼耐心。
最喜歡看到的,卻是很快就能出結果的好事,而不是需要十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看到效果的所謂‘十年大計’。
說句不好聽的,皇帝能不能活到見到成效的時候都難說。
當然,那一部讓當今知曉了科舉裡的名堂和門道,有意防備之下還是有些效果的,起碼不會叫濫竽充數之輩有機會出頭佔位。
對於各地知名書院,有意無意的壓制,也對南方喜歡議論朝政的東林書院起了反感。
第二本《聚寶盆》,則讓當今對於民生有了清晰的瞭解,知曉底層百姓的需求和想法。
尤其是小民想要透過努力翻身,其中所要遭遇的艱難困苦,有了相當清晰的認識。
對於地方豪強,還有地方官府衙門的行事作風和手段,也都有不小理解。
再結合皇室暗探,通政司衙門,還有特務機構各種渠道收集到的資訊結合分析,自然對於大乾王朝的底層狀況,有了模糊的大概觀念。
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事實上除了開國皇帝之外,能有幾個皇帝對於底層有所瞭解的,能有個模糊概念已經相當不錯了……
天氣陡然轉寒,差不多睡了一天懶覺,就是不想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