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清楚吳大師兄如此大費周章所為何來,不過只是打探確定下訊息的事兒,還是很多人願意賣面子的。
這天,吳東剛剛處理完手頭活計,正打算去附近的大醫館走走看看,和裡頭的郎大夫交流番醫術心得。
透過這樣的交流,還有幫助實際病症積累經驗,他的醫術又有了明顯的提升。
別的不說,對於人體氣血執行,還有些狀況有了很深入的認識。這些知識都是能夠運用到自身武藝鍛鍊上的,他還是相當用心學習的。
起碼他知曉,如何做既能對身體產生壓迫,又能不直接傷害到身體,這就是本事。
利用海水擠壓鍛鍊,畢竟不能每天都來次。
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夠透過身邊隨手可得的東西,幫助自身鍛鍊提升。
就算武藝沒有進益,只要能夠強健筋骨,那也是行的啊。
別的不說,前往百里開外的拳民農莊巡查,他基本都沒有騎馬。
而是以馬步樁行進的方式,將鍛鍊以及辦公徹底結合,行走速度點都不比真正騎馬慢,
隨著時間流逝,單單就是這樣的鍛鍊,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
不說腿骨受到錘鍊更加細密堅固,就是筋肉以及皮膜都受到了鍛鍊,耐力大增就是最好明證。
以他此時的體格還有耐力,按照嚴振東的說法,就是和他硬耗,最後也能獲得勝利。
像是吃飯辦公,或用蛇拳或用鷹爪,總之不放過切鍛鍊機會。
有時候,嚴振東過來走動看望的時候,見他如此模樣不由連聲感嘆:如此瘋魔般的鍛鍊,只要不把自己給練廢了,以後想在武道上沒有大成就都難。
受到影響,或者說想要在吳東跟前露面,受到更大的看重和重用,身邊的幹心腹弟兄,也都有樣學樣模仿通。
別的還看不出來,可他們的武藝實力提升迅速,卻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
此時他身邊的弟兄,已經輪換了差不多三茬了。
聽說,每次輪換回去的弟兄,都能叫高棉臨時基地那邊的留守成員大為吃驚。
沒辦法,他們無論是武藝還是處理事情的能力,比之輪換之前都進步了大截,想不引起關注都難。
也是如此,每次半年輪換,聽說都能在高棉臨時基地那爭搶番,誰都希望自己能夠儘快進步。
受此影響,高棉臨時營地的留守精英,每隔半年就會輪換次,根本就沒辦法形成大的山頭。
儘管吳東已經年多時間沒有返回了,可透過這樣的方式,高棉臨時基地的主導權,依舊牢牢掌控在手。
更別說,吳東這裡還不時透過海船運輸,將批批數量雖然不多,但忠誠絕對不成問題的拳民送過去慘沙子。
如此,慢慢的形成了高棉臨時基地作為培養基礎人才所在,而膠澳地域則作為手下人才進步提升的試驗場。
沒辦法,兩邊的地理環境還有人口密度,直接導致了這樣的情況發生。
吳東覺得,其實這樣也挺好的。
有高棉那裡的臨時基地,他就有退路,可以在魯地這邊,放心大膽的行事,做些有益的社會嘗試。
不然,從嚴振東老家所在縣城,到膠澳差不多有十幾個拳民農莊在年時間內建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這其,來自高棉臨時營地的人才和物資,可是幫了大忙的。
也是因此,膠澳法壇的拳民組織,比起其他地方組織更加嚴密,紀律性也相當不錯,戰鬥力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還是他壓制了擴張腳步的緣故,不然真的就有可能發不可收拾,早早就成為朝廷和魯地官府的眼釘肉刺了。
沒見,就連駐守威海衛的北洋水師高層,都被驚動了麼?
真以為,之前鄧世昌突然拜訪,是沒事找事啊。
大醫館這邊,自從名頭立起來之後,每天上門看病的病症就絡繹不絕。
這其,有半數都是拳民和其家屬。作為吳東的基本盤和自己人,在醫療方面有所傾斜理所應當,不然人家憑什麼跟你幹?
另外,最多的就是慕名而來的有錢人了,很少見到真正的貧苦百姓,儘管大醫館打出了部分針對他們的福利政策,結果也是樣。
吳東為此,不得不加設了流動醫療服務的專案,每隔段時間就有醫館大夫和郎組成的醫療小隊,趕赴各處拳民農莊坐鎮看病,只收取最基本的藥材費用。
這時候,周圍的貧苦百姓才會在農莊百姓的招呼下,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