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軍想要招攬隋軍將士都難,可現在情況不同了。
楊玄感是什麼人,其父楊素乃是楊廣登基前期的絕對權臣。
不僅只是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在軍中的威望也不是說著玩的。
楊玄感手下將士,其核心就是楊素家族的私兵,戰鬥力可是相當強悍的,有些更是作戰經驗豐富得可怕。
若是能夠吸納部分,(瓦崗元老們也只敢有這麼大野心),跟隨楊玄感反叛的隋軍精銳,那收穫可就大了。
所部能夠迅速朝正規隋軍方向靠攏,戰鬥力的提升不可估量。
相比這樣的巨大好處,攻打幾個城池的收穫,也就那麼回事。
“吳東兄弟,那咱們什麼時候出動?”
立即有元老迫不及待問道:“眼下楊玄感所部聲勢不小!”
“等等吧,等楊廣所部精銳南返,楊玄感就支援不住了!”
吳東輕輕一笑,沉聲道:“這時候出頭,若是不能一口氣將楊廣滅殺,那就是為王前驅的下場!”
說到這裡,嘴角掛上了不屑,冷然道:“前秦時期的陳勝吳廣,東漢末年的張角無不如此!”
“怕是南北朝四百年時間,習慣了草原上胡人那種力量強了就反的做派,也不想想眼下可不是南北朝那時候了!”
“想學文帝楊堅,楊玄感也得有楊堅巔峰時期的地位和實力再說,眼下匆匆舉兵,怎麼感覺好像被人催促一般?”
說到後來,臉上露出了滿滿的狐疑之色。
這話,聽的在場一干瓦崗元老,心頭直冒冷氣。
不怪吳東和一干瓦崗元老多想,若是沒有陰葵派模仿吳東的做派,放出了那種駭人聽聞的真實傳言,也不會如此惡意猜度旁人。
真的,他們也算是開了眼界,為了利益某些勢力真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楊廣都能被逼成那樣,感受到了極大的生命威脅,不得不慌亂之下犯下大錯,楊玄感受到逼迫算個屁啊。
能夠逼迫楊玄感的勢力,雖然不多卻不是沒有。
正好,楊廣和隴右軍事貴族集團鬧翻了,需要這麼個出頭鳥,結果楊玄感就趕上了。
要真是做好了準備反叛,剛剛舉旗的時候,就不會只有孤零零的一隻人馬了。
當時的情況是,楊廣聚攏百萬隋軍在幽州,後勤補給由楊玄感全權負責。
真要是下狠心,那就一把火將中原腹地的幾大糧倉全部燒掉。
不說堅壁清野那麼誇張,就算自己最後沒個好下場,楊廣也得迅速完蛋。
沒有了足夠的糧草穩定軍隊和地方,大隋怕是就要迅速崩盤了。
結果,在吳東看來,楊廣和楊玄感就好像打了一場默契戰一般。
最後的結局,就是楊廣失去了對朝廷和天下的控制,屁股底下的皇帝寶座也是搖搖欲墜。
楊玄感則是拿著自家一脈所有血親的性命,虎頭蛇尾的幹了一票,鬧出的動靜和傷害,怕是都沒幾家義軍大。
莫非,就跟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一般,明明是在中原冀州爆發,結果冀州的世家大族都儲存完好,黃巾起義好像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一般。
這次楊玄感叛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反正,沒聽說楊玄感所部大肆劫掠殺人的傳聞,軍紀好得有些不像這個時代的軍隊了。
不管如何,這次是一個大好機會。
楊玄感出身名門,本身又是文武全才,當然吳東不是看重他的所謂能力,而是這廝身上有不少的傳承。
之前不是說過了麼,吳東對於三國時期,還有之前兩漢時期的武將傳承很感興趣。
正好楊玄感主動送上門來,他要是不抓住機會,狠狠撈一把豈不是浪費機緣?
至於瓦崗軍大龍頭翟讓,還有一干元老怎麼做,和他沒多少關係,思路和戰略方向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根本就沒什麼好交流的。
話說,楊玄感叛亂,對楊廣以及皇室一脈的打擊可是不小。
楊玄感出身弘農楊氏,楊堅和楊廣父子也是出身弘農楊氏,只是隸屬於不同的分支而已。
可以說,楊玄感乃是沒有皇親身份的皇親。
楊廣忌憚楊素這個權臣是真,可要說楊廣忌憚楊玄感,想要將楊玄感趕盡殺絕,那就純粹是扯談了。
不然,只要腦子沒出問題,就不會將百萬隋軍的後勤補給權力,交給楊玄感這廝。
別的不說,起碼信任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