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朝堂上不少有分量的大臣都開口了,以仁宗的性格也不得不考量一二。
不管是為了保護包拯,還是其他什麼緣故,總之開封府和無憂洞之間的直接衝突,慢慢消停下來。
如此轉折,叫聽眾大感錯愕,一時間都不知該說什麼是好。
他們不明白,明明是為民除害的好事,怎麼到了某些官員口中,就是傷害社會秩序的禍事?
聽眾裡的權貴官員,還有當今瞬間反應過來,這是和無憂洞有勾結的官員動手了啊。
只是他們也有些疑惑,像是無憂洞這樣的勢力,在有一定實力的官員眼中,就是跟夜壺差不多。
有用的時候自然是順手拿來用一用,沒用的時候就扔一邊去,哪用得著如此費心保護?
只是後面的情節,就叫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隨著劇情展開,慢慢的一個驚人的勢力顯露出來,正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某家王府。
當時的情況是,仁宗皇帝沒有嫡親兒子,眼見年紀越來越大,希望也越來越是渺茫。
有資格作為太子或者說皇位繼承人的幾家,自然開始了明爭暗鬥。
其中,實力最強的,也就是後來宋英宗所在的王府。
宋英宗在沒有當上皇位繼承人的時候,表現得那叫一個問溫良謙恭讓,標準的正人君子風範。
不過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其背後王府卻是各種手段齊出,什麼樣下三濫的門道都不吝嗇使用。
而無憂洞的勢力,不過就是替王府斂財,以及座一些不乾淨事情的黑手套罷了。
對於有資格爭奪儲君之位的王府而言,只要無憂洞還能發揮作用,就沒有放棄的道理,至於汴梁城裡的百姓受沒受到影響,怎麼可能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