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星空導演工作室的橫空出世,使得內地影壇的情況好了太多。
像是《功夫神醫》系列片,各種裝比打臉爽快之極,可比那種單純的爆米花視覺大片有意思多了。
好萊塢似的爆米花大片,剛剛看的時候似乎很震撼,可等到看過之後很快就會忘記。
別人問起的時候,也就只能回答一個場面宏大特效牛比了。
若是詢問他還有沒有看第二遍的興致,絕大多數都是沒有的,這很正常。
視覺轟炸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出現疲勞。
可裝比打臉的套路,就算用上一百年,依舊還是會讓人感覺爽快無比。
話說,網路的流行橋段,起碼要比現實超前五到十年。
可就是如此,裝比打臉的爽文,依舊是最有競爭力的精品,就算老書蟲不屑一顧,可有更多的新書迷沉迷其中難以自拔,這就是現實。
像是《功夫神醫》這樣裝比打臉,又有相當精彩內容的影片,那真是引人入勝連聲叫好。
就是和好萊塢大片同檔期競爭,也是絲毫不落下風,甚至還能壓著好萊塢大片狂揍。
最誇張的是,《功夫神醫》系列電影並沒有出現系列片的問題,相反一部更比一部火,票房成績也是如此。
此時,導演工作室已經出品了《功夫神醫》的第六部,票房成績直接衝到了逼近五億關頭,絕對算是爆火。
不僅國內火,東南亞以及日韓,甚至歐美那邊的票房成績都相當不俗。
很顯然,但凡觀眾都對裝比打臉的套路十分喜歡。
不僅是《功夫神醫》,其他影視公司模仿拍攝的同型別片子,因為各種各樣的緣故,質量以及情節都只能算是合格,可票房成績卻是一點不差。
別的不說,輕輕鬆鬆就能過億。
關鍵是,海外片商購買的興趣很大,儘管出的價錢不高,卻也算是難得能夠賣出海外的片子了。
可惜的是,其他影視公司明明都購買了相關的完整影視改編權,卻沒幾家像導演工作室這般,細嚼慢嚥一點一點推動情節發展,使得系列電影擁有相當的吸引力和壽命。
按說,這樣的手段放在電視劇裡更合適,不過星空導演工作室既然開了個好頭,自然就要繼續將情節電影化下去。
當然,同名電視劇也是拍攝了的,情節更加豐滿細緻,不過從節奏還有打鬥的犀利程度上,比起電影差不少。
雖然電視劇播放之後,依舊引發了收視浪潮,但是並沒有遮掩同名電影的光芒。
也不知道是不是編劇的問題,反正其他影視公司拍攝的同型別影片,總給觀眾一種情結過於倉促的趕腳。
另外就是,影片裡的資訊太多,似乎一部數百萬字的情節,就要糅合在短短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鐘。
這樣的狀況,怎麼可能能將的精髓拍攝出來?
儘管覺得同行不爭氣,吳東和星空導演工作室這邊,也沒有多說什麼。
倒是一些成名離開的商業片導演,有時候沒有忍住心頭想法,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噴了幾句。
話說,這些傢伙剛剛簽約星空導演工作室的時候,一個個老實安分得很,叫幹什麼就做什麼,將工具人身份做得很好。
只不過,成名以後基本都離開了星空導演工作室,一個個原形畢露經常傳出脾氣狂躁的訊息。
可以理解,在星空導演工作室憋了好幾年,眼下成名了還不許他們多說幾句麼?
當然了,這些傢伙還是很看重星空導演工作室培養出身的,聽聞出走以後建立了一個個小圈子,膨脹得不行。
可偏偏,其他影視公司還得捧著用他們。
沒辦法,像是裝比打臉這一型別影片的拍攝,還是星空導演工作室出身導演最為擅長。
只是聽聞,因為劇本的緣故,這些已經成名的傢伙,沒少和新合作公司的編劇部門吵架,鬧出了不少的動靜。
可以理解!
他們在星空導演工作室期間,雖然只是工具人身份,可架不住導演工作室拿出的劇本詳細啊。
甚至,就連具體的分鏡頭劇本都有。
有些片子,他們只需要按照分鏡頭劇本拍攝就成,根本就不用他們動腦子琢磨劇情之類的。
雖然這樣被束縛的感覺很不好,可他們在星空導演工作室待久了,已經習慣了詳細之極的劇本模式,也覺得就應該如此。
可出走離開之後,和其他影視公司合作,尼瑪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