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他身前五步左右,才停了下來,在這個過程中,他早已經再次親眼確認了一遍來人正是劉道規本人,於是在馬上以拳按胸,行了個軍禮:“末將雍州刺史,平北將軍魯宗之,見過劉荊州。”
劉道規看著魯宗之,微微一笑:“好久不見,宗之兄。”
魯宗之點了點頭:“真的是好久不見,記得上次你我分手道別之時,還是七年多前滅桓的時候,當時我反正加入大晉,領兵護送陛下和琅玡王,還有王皇后,褚太妃他們回建康時,與道規你是合作護衛,一直到建康時,我們曾經把酒言歡,約定要共建功業,無愧此生,想來,幾乎就是昨天的事。”
劉道規輕輕地嘆了口氣:“七年了,七年的時間,發生了很多的事,桓玄死了,楚國亡了,我們也從當年的小將,變成了擁兵一方的封疆大吏,有今天的地位和富貴,是我們少年從軍時想都不敢想的事。在這條路上,我們有多少好兄弟,老上級倒下了,而我們能活到現在,可真是不容易啊。”
魯宗之的臉上也充滿了感慨之色:“是啊,一轉眼,我們都是大將大帥了,我連兒子都能上陣為將了,道規你至今膝下無子,也應該好好為自己考慮一下了。”
劉道規微微一笑:“我大哥都還沒兒子呢,我不用急什麼,宗之,你老實說,你是不是也想把雍州傳給兒子,所以才會做這些事呢?”
魯宗之的臉色微微一變,低下了頭,輕輕地嘆了口氣:“你都知道了些什麼?明說吧。”
劉道規淡然道:“我什麼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你接到了我的赴援令後,率領一萬雍州精銳到了這裡,現在和我在這裡言及少年時的交情。”
魯宗之抬起了頭,咬了咬牙:“你真的什麼也不知道?還是隻是暫時裝得不知道嗎?我老魯明人不做暗事,實際上我…………”
劉道規微微一笑:“桓謙是你的老上級,你魯宗之當年還是秦軍的時候,給桓玄花錢贖身,免除了奴隸的身份,報答桓氏是應該的事,大勢不明時,有些聯絡也沒什麼,當年桓玄勢大時,我和大哥都還當過他手下呢,那又代表什麼呢?桓謙的那個箱子,我燒了,準確地說,我根本就沒開啟看過,荊州的,湘州的,雍州的所有桓氏舊部,無論與他有過什麼聯絡,我都不會追究。所以我說過,我什麼也不知道。”
魯宗之的眼中淚光閃閃:“你真的肯再放過我一次嗎?”
劉道規沉聲道:“我大哥放過你一次,我為什麼不能放第二次?桓謙已經不再是桓氏子弟,他只是一個引胡虜入侵他家鄉的叛徒,也許你不知道他帶來的羌騎把這荊州之地禍害成什麼樣了,你若是親自到從枝江到江陵的路上走走看看,我想你一定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魯宗之咬了咬牙:“我一定會去親眼看看的,不管怎麼說,荊州是我居住了幾十年的家,是我魯氏一族的第二故鄉,我不能允許任何人禍害這裡,無論是誰都不行。道規,我魯宗之繼續忠於大晉,聽從你的號令,這一戰打完,你可以派人來接替我的雍州,我願意和我魯氏的子侄一起,解甲歸田,不再過問軍政之事。”
劉道規笑著擺了擺手:“老魯,你想到哪裡去了,大哥當年就讓你繼續擁有雍州,這次你並沒有背叛大晉,現在還率兵來援,是有功之臣哪,我為什麼要剝奪你的兵權,拿回你的雍州呢?”
魯宗之睜大了眼:“可是,可是你剛才不是說過,我為了要把雍州傳給兒子,差點就走上了叛國投敵之路嗎?”
劉道規的眼中閃過一道冷芒:“可你還沒走出這步啊,這就足夠。對於國力不及的地方,需要有名望的家族長期鎮守,以安人心,這點我大哥從來不反對,別說你的雍州,那交州的杜氏,寧州的爨氏,也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地世代為刺史,父死子繼,我們也沒有罷免他們吧。”
魯宗之激動地說道:“可是,可是他們所處偏遠,我這雍州…………”
劉道規沉聲道:“雍州位處荊州與中原之間,進可圖中原和關中,退可保荊州安寧,乃是大晉極為重要之地,正是因為這樣,才需要有忠誠可靠之人鎮守,你魯宗之當年從秦軍轉投大晉,多年來鎮守雍州,一直招攬關中流民加入大晉,功不可沒,大晉不可一日無雍州,雍州不可一日無魯氏!”
魯宗之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真的嗎?大帥真的可以原諒我這次,真的可以讓我繼續鎮守雍州嗎?”
劉道規微微一笑:“我大哥做事,一向公平,賞罰分明,以前荊州給過司馬休之,但他沒有本事,給打得逃跑,所以換了我來當這個刺史,而你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