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我朝破壞盟約在先,才導致引狼入室的?第二,爭奪中原土地有無必要?第三,我朝軍隊是不是戰鬥力很弱?第四,我朝最終失敗的根源何在?”

我丟擲問題後便自顧自地喝起茶來,除了袁棘小七外,三人都在思索我這四個問題。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世間。

我見三人都未說話,便首先說道:“這第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也很荒唐,即便我軍不進入河南,蒙古人自己就不會來嗎?蒙古作為剛剛興起的遊牧民族,以窩闊臺之能,他會沒有野心,只限滅掉金國嗎?自然不是,其強烈的擴張掠奪野心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敗不敗盟,侵宋的計劃早已在蒙古人的廟算之中。第二個問題更加可笑,河南本就屬於我大宋之山河,被金人所佔日久,當然有必要奪回,土地的主權哪容輕易丟失。在明確了宋蒙戰爭不可避免這樣一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之後,應該說端平入洛在戰略上是可取的,也是當時唯一的機會。趁著敵人在兩次戰爭之間短暫的間歇,增加自己的領土,加大防禦縱深有什麼不好呢?當然,正如朝中反對派所攻擊的那樣,戰略雖然可取,卻不一定正確。第三,我大宋軍隊在戰術層面沒有任何失誤。都說我大宋軍隊戰力弱,只會水戰和城池防禦戰,我們來看看洛東之戰,我朝精銳的淮西軍以堂堂步兵方陣與騎射無敵的蒙古騎兵大戰數日,其戰鬥力讓素來鄙夷我大宋漢人的蒙古兵也吃了一驚。所以不能說是我朝戰鬥力太弱之故。第四,端平入洛關鍵是輸在了戰役層面:後勤補給與諸軍配合。如果我記得不錯,就是在孟元帥滅金的前一年冬天(1233年),京湖戰區尚且能給圍攻蔡州的蒙古軍運去30萬石軍糧,而到了夏天卻沒法給開封供應軍糧了,非得要從兩淮千里迢迢的轉運。可見補給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南宋沒有協調好自己內部矛盾的結果,而不是客觀的必然,這點也就是祥甫所說的過於激進,而這個激進之說也說明了我朝內部大有問題,至於各軍之間的配合也是亂七八糟,令行不止,相互推諉。”

我看了看李庭芝繼續說道:“這樣總結下來,我朝可以有兩個決策:如果我軍能夠協調好內部矛盾,那麼兩淮、京湖共同進軍,保證供給,拿下三京,並建設成宋軍的主要前沿防線,從而加大戰略縱深,遲滯蒙軍的進攻;或者全力以赴防守,鞏固四川、襄樊、兩淮三大防區,營建起彈性或縱深防禦體系,從而擋住蒙古鐵騎南下的腳步,至少也能保住半壁江山。可惜啊,我朝的高層就像靖康之變時的君臣一樣,在戰、守、和上舉棋不定,每個方法都嘗試,卻又不肯花大力專注一氣,一旦受挫急忙全盤否定,造成策略上的南轅北轍,最後只能自吞苦果,這不能不說是先帝的一個重大失誤。對於前一個決策,戰役執行嚴重錯誤,自不必說;而後一個決策呢,防守不到位,導致宋蒙戰爭一開始四川、襄樊戰線差點崩潰,好在有孟珙元帥、餘玠元帥等人力挽狂瀾,才把局面換回。”

我這長篇論調一口氣說完,文陸二人早就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知道我的觀點全面中肯,頻頻點頭。而第一次和我交談的李庭芝卻已是口瞪目呆。

端平入洛後,大宋國力日漸削弱,數萬能征慣戰的精兵喪失殆盡,只能全面轉入了防禦,似乎就連李庭芝也是將重點放在了防禦上面,根本沒有去想會主動出擊。

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儘管滾滾的長江水依舊在一刻不停的向東奔流;它也不會知道,在不久之後,我大宋漢人的鮮血將會染紅這條大江嗎?

李庭芝在軍事上的造詣遠非陸秀夫文天祥可比,對於我這番言論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李庭芝手端茶杯,心思全部放在了思索之中。

突然,李庭芝手一抖,茶水灑滿一桌,全然不顧自己的失態,說道:“陛,啊,公子,我信也,公子真乃神人也,如此精闢全面的看法我朝再無第二人可想了。”

我哈哈笑道:“這世上哪會有什麼神人之說。”

李庭芝激動地說道:“我以前也不信,現在信了,君實說得不錯,公子就是神人也。”

“我可不是神人,只不過對於事情的分析有一套方法而已。”

“什麼方法,公子可以傳授給我們嗎?”文天祥滿心希望地問道。

“當然可以。”我道,“你們都將是我大宋的棟樑,其實這個方法也很簡單,我將它叫做四象之法。”

“四象之法?”眾人不解地問道。

四象之說是指地火水風土,兩儀生四象,兩儀指的是陰陽,而陰陽衍生出地火水風土四象。在古代的易經中就詳細闡述過四象之論。

“這第一象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