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張子健參見陛下。”
“免禮。”
謝道臨見五人行禮完畢,接著說道:“此次比武雖然是為了選取統制,但各位也需點到為止,切記不可傷人,以免傷了眾兄弟間的和氣。根據事先抽籤的結果,第一輪由藍羽對沈墨,房康對杜春暉,張子健輪空。下面比武正式開始,藍羽,沈墨。”
“屬下在。”
“開始。”
隨著謝道臨的一聲號令,藍羽、沈墨留在了上面,其餘三人則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這一場比賽幾乎沒有懸念,對陣雙方同為帝王谷袁棘門下的師兄弟,相互間極為熟悉,身為大師兄的藍羽技高一籌,輕鬆獲得了勝利,晉級下一輪。
“陛下,別看藍羽可以輕鬆戰勝沈墨,別人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袁棘在一旁小聲說道。
“是啊,先生說得對。那是因為藍羽極其瞭解沈墨,深知其優劣,若是換了別人,哪怕是微臣與之對壘,也不敢輕易言勝的。”謝道臨進一步解釋道。
袁棘笑笑:“謝大人謙虛也。”
我贊同道:“恩,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陛下聖明。”謝道臨起身道,“第一場,藍羽勝。下一場,房康,杜春暉。”
房、杜二人走入場中,相互抱拳,按武林中人的習性行禮完畢,然後從一旁的桌上取出自己的兵器,隨即鬥在一處。
杜春暉的武器是一柄長劍,房康的兵器則是一對呈曲翹狀的彎刀。
謝道臨邊看便向我介紹道:“陛下,這杜春暉乃是南嶽衡山劍派的嫡系傳人,衡山一派的劍身較之一般劍器為長,其劍法中規中矩,無突出之處,但也沒有明顯的弱點,屬於攻守平衡的典型劍法。杜春暉的武功在衡山年輕一代中首屈一指,因而被稱作‘南嶽獨秀’。”
“南嶽獨秀杜春暉,恩,這個名字不錯。”
“是,陛下。陛下再看,那房康手中的武器叫做吳鉤。”
“吳鉤?”我驚訝道,在我的記憶中,吳鉤似乎應該是類似鉤子一樣的武器。
“陛下,正是吳鉤,之所以叫做‘吳鉤’,是因為這種兵刃實際上就是由刀刃為曲線形的吳國刀改良而來。吳鉤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是由吳王下令製造,並在唐朝時達到鼎盛。因為是當年吳王所制,唐朝的文人便賦予其吳鉤的稱號,並一直流傳下來。”
“哦,原來吳鉤就是一種彎刀。”我恍然大悟。
“不錯,陛下。”袁棘也道,“我朝所言的吳鉤就是彎刀,曲刀的一種別名。曲刀由刀首、刀身、護手和刀柄所構成。單側有刃,呈曲線狀,就像陛下熟知的柳葉刀即是曲刀的標準刀型之一。其招數多以劈、砍為主,即便在我朝,也是軍中十分常見的武器。陛下對於《武經總要》中的兵器篇還有印象嗎?”
我搖搖頭:“朕對於兵器篇瞭解得不多。”
在我的想法中,冷兵器的時代即將過去,所以《武經總要》中的冷兵器部分我只是粗粗地翻了一遍,也沒能記住多少。
“陛下,在我朝早期的《武經總要》中,基本上看不到直刀的圖樣,但是仍然完整地保留著手刀這一曲刀的流派圖形。雖然當時的軍隊也裝備有直刀,但是,從《武經總要》的記述來看,我朝初年的軍隊中,曲刀的裝備率仍舊佔有明顯的優勢。在民間,曲刀同樣也很普及。”
我們後世所說的刀,大都是指曲刀或者由其衍生出來的。唐宋時期的這種彎刀流傳到了倭國,就成為後世日本武士刀的原形。
當然,唐宋時的吳鉤和最早的吳國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早期的吳鉤形如彎月,齊頭無鋒,兩邊有刃,是一種推、鉤兩用的兵器,大都用於儀衛性,實戰性不強,而後來的吳鉤則是單邊開刃。所以,可以將早期的吳鉤稱作劍的一種變形,唐宋時的吳鉤則完全是屬於刀的範疇了。
謝道臨讚道:“先生所言極是。時至今日,我朝將士中還有不少人是以曲刀為武器的。陛下,另一位統領叫房康,其姓並不常見,據說是唐朝房玄齡的後裔,雙鉤的技藝也是出自家傳。這房康每遇戰鬥,均十分盡力,別看他現在沉穩有餘,年輕時可是火爆習性,又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得了個拼命三郎的稱號。”
“拼命三郎?”我想到,“這不正是《水滸傳》中的石秀嗎?看來這時期的江湖中人都是有綽號的,這一點施耐庵倒是沒有杜撰。”
吳鉤對長劍,一時之間倒也鬥得旗鼓相當。房康是五人中年紀最大的一個,大約四十開外,只見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