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是因為杜牧在文中的最後結論頗有深意,臣讀給大汗聽聽。”
忽必烈悠閒地靠在一把雕有龍身的椅子上,眼睛微閉,一旁作陪的是天涯神尊印天涯。
坐在下首的郝經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印天涯雖是蒙古薩滿大神,卻也精通中土文化,聽見郝經讀完,道:“大汗,帝師所言的《阿房宮賦》,其精華就在這最後幾句。作為一個文人,杜牧能夠生動形象地總結出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並向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只可惜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儘管有這些有識之士不停的呼喊,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們仍舊在重複著秦朝的覆轍。”
“前車之鑑啊。”忽必烈睜開雙眼道,“以歷史為鏡,不能只哀之而不鑑之,這杜牧的眼光獨到,倘若能生活在現在,必是本汗的良師益友也。郝先生。”
“臣在。”
“昔日唐朝太宗皇帝常言,以魏徵為其鏡,可辨是非,今本汗有先生於左右,還望先生務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後無論先生有何言論,本汗都恕你無過。”
郝經見忽必烈將自己比作魏徵,心裡大為感動,忙道:“大汗之能,相比唐朝太宗,過之而無不及,臣自會效仿魏徵,為大汗之鏡,助大汗開創不世功勳。昔日南朝歐陽修有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臣望大汗能夠長此以往,則天下可定也。”
“哈哈,好,先生的迴歸,對於本汗而言,若劉備得諸葛,劉邦得子房也。”
“大汗過獎,臣哪能和諸葛,張良相比也。”
印天涯笑道:“帝師不必自謙,本尊也覺可比,可比也。”
忽必烈點點頭道:“神尊,先生,其實世上很多道理都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路人皆知,但是人類的劣根性卻總是會導致哀之而不鑑之的事情時常發生,本汗在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種現象呢?”
郝經道:“大汗,以臣之見,只有當人類的思想達到一種理想狀態時才有此可能吧。”
“要改變人類的劣根性,似乎是不可能的吧。神尊,你看呢?”
“大汗,劣根性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要改變哀之而不鑑之的現象不是沒有可能。”
忽必烈坐直了身子道:“是嗎?神尊,請言。”
“大汗,本尊認為,當制度的力量超過官員的力量時,就能做到。”
郝經“咦”了一聲,問道:“神尊大人,這是何意?歷朝歷代不都是有制度嗎?”
印天涯笑笑:“帝師,制度都有,問題在於制度的執行者。帝師,本尊問你,是制度大,還是官員的權力為大?違反制度的大多數人不都是有特權的官員嗎?在這些官員眼裡,制度能管得了他們嗎?”
郝經心中一陣起伏,似乎想到了什麼,卻又捉摸不住:“神尊大人,總的來說,制度嘛,基本上是對下不對上的。”
“沒錯。縱觀人類的發展,朝代更替頻繁,時間長者可達數百年,時間短的只有數月,即便在時間長的朝代中,其強盛時期也相對很短,而且都是明君主政,為何明君主政就能使國家強大呢?”
郝經道:“因為明君善用人,善定策。”
印天涯讚道:“帝師之言精闢,簡潔。但是,帝師想過沒有,明君之善策為何到了下一個帝王那裡就出問題了呢?本尊以前朝為例,漢人中少有的唐朝太宗大帝英明神武,其制定的國策面面俱到,為何還是沒有能夠讓江山社稷流傳萬世?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到了後來,那些國策,制度已經管不了當時的官員了。大汗,我薩滿教傳承千年之久,也就是在於,所有人都會無條件服從祖宗之法。”
郝經若有所思道:“神尊之意莫非就是要用律法來治理國家,而且官員需要無條件執行,這和秦時法家的觀點倒是十分接近的。”
“正是。”
“神尊大人,但這,似乎過於理想了吧,比如某朝皇帝聖明,他能做到以法治國,但他的繼承者卻可以隨時推翻律法,這就導致此項政策無法長期執行下去。”
印天涯道:“帝師所慮在理。本尊最近看了不少我西征將士帶回的異國典籍,從中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記錄資料,翻譯成漢人的語言,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