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愛卿,在短短的半年內接連發生了三次,這難道是偶然嗎?再說了,我朝水師的改制不也在進行中嗎?蒙古人為何不從水路發動攻擊呢?”
賈似道這次搶答得很快:“陛下,這是因為我朝水師強過蒙古之故。”
“恩,師臣,你這句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我點點頭道,“就是因為我朝水師的勢力遠遠超過蒙古,所以不管我朝水師怎麼改制,蒙古人都不敢輕易從水路發動攻擊。朕要改制陸軍,就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就是要讓我朝軍隊的戰鬥力超過蒙古騎軍。蒙古覬覦我朝,朕又何嘗不是想收復北方故地呢?師臣,難道你就不想我朝軍隊的戰力超過對手嗎?”
賈似道似乎有些示弱道:“陛下,老臣並非反對軍改,而是。。。。。。”
我再一次打斷道:“朕來替你回答。師臣之意是贊成軍改,但同時也在提醒朕要注意變革的節奏,不能過激,要在穩定的基礎上求發展。師臣,是這個意思吧?”
“回陛下,正是。”賈似道無奈道。
“恩,不愧是朕之師臣,看問題就是看得深遠啊。”
賈似道老臉微紅,儘管心裡直罵,卻也只能硬著頭皮道:“陛下過獎。”
我接著又對範文煥道:“範愛卿,你是兵部尚書,應該很有發言權,你也來說說。”
範文煥偷偷看了賈似道一眼,小心答道:“陛下,臣贊同太師之意見,即便我朝要進行軍改,也需要待時機成熟,否則會弄巧成拙。”
“哦?那愛卿以為何時算是時機成熟呢?”
“陛下,臣以為在水師改制完畢後再來進行陸軍變革比較妥當。”
我笑笑:“在穩定的基礎上求發展,這話說得好,這也是朕的觀點。各位愛卿,朕最後就此次會議做個總結,我朝軍改勢在必行,具體實施時間和措施等各戰區制置使到達後,於重陽之日在第三次軍改會議上再做商議。軍改事宜交由軍務院負責籌劃,陸秀夫,朕任命你為軍務院秘書,具體負責此事的聯絡和計劃。”
“是,陛下,臣領旨。”
“散會。”
回到御書房,我回憶起後世我所知道的歷史。賈似道在度宗登基後,飛揚跋扈,稍有不如意便常常以退隱要挾,怎麼這點與史不符呢?要是賈似道以此要挾我,我便可以藉此為機,讓其下野,豈不簡單?
看來歷史的軌跡已經發生了改變。
“官家,文大人與陸大人到了。”
“是嗎?小七,宣他們進來。”
“陛下,今日那賈似道公然反對軍改,實為可恨。”文天祥一進門便憤憤不平道。
“宋瑞兄莫急,陛下一定胸有成竹的。”陸秀夫笑道,“今日之會上,陛下自然而然就成立了軍務院,賈似道還不是被動地接受了。”
“都坐吧。”
“謝陛下。”
“小七,去看看袁先生到了嗎?”
“是,官家。”
小七剛欲出門,就聽見袁棘的聲音傳來:“小七,留步。陛下,臣到了。”
“恩,先生,事情安排好了?”
“臣已經按照陛下指示,安排葉東昇,姚朝輝二人親自帶領龍牙高手前往廣南西路,又有善於追蹤的易長江相助,只要那儂復不藏在大山中,定當可以將其秘密請到臨安。”
“好,先生辛苦,也坐吧。”
“謝陛下。”
文天祥和陸秀夫聽得糊里糊塗:“陛下,為何要將儂復秘密請回?”
第221章 希望小學
第221章希望小學每年的中秋節後,臨安一帶的百姓都喜歡前往錢塘江觀潮,這也使得京城中秋節的熱鬧氣氛一直會延續到八月二十一,二日左右才開始逐漸減弱。
方靈在八月二十一日中午返回了臨安。
同一天,蒲壽庚也來到了京城,這次隨其到來的還有其兄長蒲壽晟,其子蒲文峰等浦家精英。按照計劃,蒲壽庚將浦氏貿易商行的總部搬到了臨安,並安排蒲壽晟全權負責,泉州的事務交給了精明能幹的蒲壽晟之子蒲文勇,而蒲壽庚自己則準備和蕭天一起經營紅十字會。
儘管浦家之人對此決定都十分不解,但也沒有詢問原因,仍然服從了蒲壽庚的安排。數十年來,浦家能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小商行一躍成為泉州,乃至全國最富有的商行之一,和蒲壽庚的功勞是密不可分的,在浦家,蒲壽庚居功至偉,完全可以說,沒有蒲壽庚就沒有今天的浦氏商行。由此可見其在浦家的地位和威望之高,絕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