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59
梅女士:因學歷不高,我錯過了好幾次提升機會。因此我一直利用業餘時間上補習班,每天回家還要刻苦讀書。我覺得我都有點著魔了,根本控制不住。老公跟我吵,孩子跟我鬧,我都認為他們不理解我。可現在他們不跟我鬧了,我倒有些發憷。而且在最近,我發現他們明顯地都在疏遠我,這種感覺是我最受不了的。
諮詢師:是不是您一忙起來就根本不顧先生和孩子?
梅女士:是。我承認自己比較執著,或者用他們的話是有點自私。可他們哪知道我的苦衷?其實,我是個比較自卑的人。因為我們單位人才濟濟,我雖是中層,但學歷較低。
諮詢師:是不是您錯過了什麼機會才導致這種局面?
梅女士:是的,我在高考時因差了2分而名落孫山。我想復讀但無論我怎樣央求父母都無法如願,因為父親下崗,所以希望我早些上班替父母分擔壓力,因此無論如何也不想再供我補習。而姐姐因為讀了大學成為一名醫生,看到她那種被人尊敬的樣子,我心裡真有說不出的滋味。憑什麼非要以犧牲我來換取她的今天?她是我姐,我可比她小哇!
諮詢師:您是在問我嗎?
梅女士:哦,當然不是。我是在抱怨,自言自語。
諮詢師:可是,這一切都不可逆轉,再怎麼抱怨也沒有意義了,對嗎?
梅女士:是的,沒用了,這就是命。
諮詢師:因此您就拼命地補習功課,希望透過現在的努力彌補過去的失敗?
梅女士:是吧,應該是這樣。
諮詢師:那麼現在您欠家人的債,是不是將來還要還呢?
梅女士:怎麼會是這樣,一步錯,步步錯。
諮詢師:錯在哪裡?
梅女士:錯在我爸。
諮詢師:恐怕,這就是您至今無法釋懷的原因。如果您把責任推到父親身上,那麼這個心結是無法根本解開的,否定他,就是否定自己。比如您現在對老公和家庭的不管不顧,不正是在抱怨家庭嗎?但現在的家庭是您的,而過去的家庭以父母為主,您無法把抱怨發洩在父母身上,就找了一個可以接受您,而又與您同樣親近的家人來施以報復,這不是顛倒嗎?到頭來,您的家庭關係因您而疏遠,即使您拿到了學歷,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梅女士:是啊,那我該怎麼辦?我不想沒有家,也不想總落於人後。
諮詢師:這是您的選擇,其實這兩者本身並不矛盾,是過去的家庭經驗給您造成一個矛盾的印象。
梅女士:是嗎?
諮詢師:回去不妨和先生、孩子溝通一下,告訴他們您為什麼會如此,只要您跟他們道出實情,他們肯定理解您,這就是家人!
梅女士:我現在感覺非常對不起他們!是的,我要回家,我想他們……
分析
1、“未了事件”被帶到今天的後果
由於梅女士當年的“未了事件”,將她卡在學歷門口,就像一個前鋒將本該踢進的球踢到門柱上——遺憾之際,他也會想:如果再給他創造一次同樣的機會,他是決不會再失誤的。可是,這個機會再也沒有光顧。於是,這位前鋒便常常在沒人的時候回憶那個過程,後悔自己當時為什麼沒能把握住機會。他甚至趁沒人的時候會獨自跑到球場,一再地踢那一腳。可此時,看臺上沒有人,也沒有隊員與之配合,他只是在復溫舊夢,觸控原傷。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未了事件”造成的委屈(2)
梅女士的做法是一樣的。但再拼命地補習,也只是自慰,並不能代替當初那有可能實現的成功。同時她認為,正是因為自己的犧牲才換來姐姐今天的人前顯貴。而且,她對父母也心存抱怨,認為他們在對待自己和姐姐的態度上不公平。雖然理性告訴她,當初的事件與父親下崗有關,但對於當時的她——一個學生來說,事實就是失敗的結果,兩分的差距,令她終生遺憾!這遺憾化作她的現實動力,同時,她將對父母的抱怨轉移到現在的親人身上,表現為忽視家庭責任。
2、手足關係中常出現得失分工
手足關係中,往往有這樣一種分工:以某人的犧牲換取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有時,犧牲者的角色並不一定要由老大來扮演,全看當時特定的家庭背景。在有兩個子女的家庭中,一般都會呈現出這種關係,雖然將來會顯現出這種關係的後果,但毋庸置疑,它使得子女在幼時便培養出對彼此負責的分工協作關係,這對他們的性格形成有相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