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強向全體職工表示,如果再不能完成董事會制定的利潤計劃,他將辭去總經理的職務。結果,由於種種原因,華遠公司1999年還是沒有完成任務指標。於是,辭職便成了任志強自然的選擇。
辭去了公司總經理職務的任志強當時應該沒有想到自己會在不久的將來,離開華潤這棵大樹,所以他很輕鬆地認為這僅僅是華潤董事會和華遠董事會的一次簡單而合理的內部機制調整,目的僅僅是為了讓華遠更好地發展。
他甚至還有些為自己的急流勇退、主動請辭而洋洋得意。在《任人評說》一書中談論這次辭職事件時,他寫道: 憑歷年的業績,華遠已被公認為地產界的龍頭企業。這些大大小小的成績已經幻化為耀眼的光環,套在我們的頭上。或許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太亮的光環出現在視野中,既會吸引大眾的目光也會引起灼目的刺痛。把我形容為地產界的“大腕人物”——無形中周圍就充滿了太多的溢美,因此,拋開光環,心平氣和地走出來,淡然從容地談得失也算是種勇氣吧。
任志強認為辭職並不是一種失敗,他的員工應該因此而感到欣慰。“因為華遠能從我辭職開始,真正地按市場規律動作,完善我們尚不成熟的現代企業制度,是在新世紀再創輝煌的希望。”任志強這樣看待自己的主動請辭事件。
總之,任志強是要辭職了。任志強不當總經理,華遠的董事會得選出一個新的總經理才是。誰會是未來的總經理呢?任志強說,我也不知道。
但是任志強給了一個標準。他認為,這位華遠未來的總經理應該是: 第一,通曉現代企業制度也就是國際上市公司的遊戲規則;第二,高學歷的或知識豐富的;第三,年輕的;第四,有經驗的。
一個上市公司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