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首富進化史 作者:九十八度

,英國教士會議宣稱與羅馬教廷脫離關係,宣誓效忠英王。英國國教誕生。亨利八世的御前大臣莫爾只好辭職,以此表示對亨利反教士浪潮的反對。國會接著制定“訴願法”,從前須呈教廷裁決的一切事項,今後皆可以由國內臨時宗教法庭裁決。

安妮懷孕了。急切盼望著一個兒子的亨利,徹底放棄了獲得教皇同意的意願,坎特伯雷大主教宣稱亨利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安妮如願加冕。教皇亦宣佈新的婚姻無效,所生子女都是私生子,並把亨利逐出了教會。四個月後,安妮生下了伊麗莎白。莎士比亞在戲劇裡奉承他的女王出生之際,大主教預言這個嬰兒將成為“與她同時代的和以後繼起的所有君王中的模範”,“和平、富庶、親愛、忠誠、威望,這都是為這個特別選定的嬰兒而服役的臣僕,那時節將是他的臣僕,他的威名即將無遠弗屆,而且興建新的國家;他必將昌盛,像一顆山上的杉樹,枝葉伸展到他周圍的土地;我們的孩子們的孩子可以看到這番盛況而感謝上蒼。”事實上,據說,亨利只是對他的王后說,如果能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孩,那麼他們就可以再生出健康的男孩來。 。。

封面故事 首富進化史(11)

1534年1月15日,國會再次透過如下議案:以前歸教皇的所有收入一律轉為英王所有;主教的任免權同樣為英王特權;懲治異端的權利,也由教會移交政府。接著透過的“王位繼承法”令人感慨作為王室子女的痛苦:此法再次申明凱瑟琳和亨利的婚姻無效,瑪麗公主變成了私生子;如果安妮不再生下男孩,伊麗莎白公主將是王位繼承人。亨利越走越遠。國會最後透過的“王權至上法案”,重申國王對國家和教會擁有絕對主權;英國教會更名為“英國國教會”;英王可以處理道德、宗教、異端、教會改組等一切大權。根據這項法案,要是某個英國人罵了亨利一聲暴君,他就會被當作叛國罪處決。

教皇的權力在英國被連根拔起。修道院的僧侶們被勒令宣誓效忠英王。為此,虔誠的天主教徒們人頭滾滾。甚至莫爾,亨利的大臣和朋友,也在1535年被判叛國罪,上了斷頭臺。

歷史後果

引發英國宗教改革的導火索不是一個女人的美色。這完全是現代人“娛樂至死”的態度,2008年好萊塢出品的電影《另一個博林家的女孩》(又譯《鳩佔鵲巢》),就完全歸之於亨利對安妮的性衝動。如果凱瑟琳不是那麼強硬,如果教皇不是在神聖羅馬皇帝理查的控制之下,像很多時候一樣能夠靈活處理,也許亨利僅僅滿足於再娶一個老婆,生下一個合法的兒子。當然歷史無法預測或逆轉,只是由此造成的結果,恐怕亨利八世也始料未及。

結果之一是亨利一口氣又娶了五個老婆。可憐的安妮·博林,因為沒有給國王生下男性繼承人,上了斷頭臺,她的罪名有:使用巫術誘使國王與之結婚;與另外五個男人通姦;與兄弟喬治·博林*;傷害國王、陰謀殺害國王等等。應該都是子虛烏有之事。愛情果然是靠不住的。她的頭顱落地的第二天,亨利就和她的侍女簡·西摩海誓山盟。她做出了兩個貢獻:一個是為亨利生下了一個盼望已久的兒子,未來的愛德華六世;一個是讓亨利和女兒瑪麗言歸於好。也許是簡的命運還算不錯,她早早去見上帝,把上斷頭臺的機會讓給別的女人。另一位安妮,德國一位公爵的姐姐成為了亨利的第四任妻子。這位長相醜陋的女子卻極為明智,既然國王不喜歡她,這樁婚姻被宣佈為無效, 她作為“國王的姐妹”,僻居他鄉。安妮·博林的表妹凱瑟琳·霍華德嫁給了國王,結果步她表姐的後塵,六年之後也上了斷頭臺。他的最後一任王后凱瑟琳總算得以善終,在亨利死後如願嫁給了初戀情人。

英王沒收了教會的財產。無數修道院的固定資產、土地和建築物充公。亨利增加了數百萬鎊的收入,並慷慨地賜予效忠他的新貴。他們冒險激進,他們成了都鐸王朝忠誠的支持者。政府施行的關稅壁壘政策和農業凋敝,使得勞力成本降低,工商業發達起來,尤其是從事紡織業的商人發了大財,他們也成為亨利重要的支持者。

教會被完全納入了國家體系,成為國家機器上的一個齒輪。宗教法庭,官僚機構,君主和國家無限權能的集中化管理發展開始了。世俗政府的權威又進一步達致英國老百姓神學觀念的改變,民眾的力量無形中壯大發展,最終這股力量從專制政體中破殼而出,讓英國跑在了歐洲的前面。

亨利離婚的另一個成果是他的女兒伊麗莎白。他心心念念不惜和羅馬決裂生出的兒子只活了15歲,沒有後代。伊麗莎白成了都鐸王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