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3 / 4)

小說:初唐第一猛將 作者:蒂帆

恪的心裡就越是忐忑不安,早在回到瀋陽之初就已經派出了十幾路的遊商,前往草原之上探聽訊息,但是卻至今也沒有一個遊商回到瀋陽。也正是這樣,才使得李恪更加的懷疑,目前的平靜時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大唐的騎兵大多都駐紮在長城沿線各州府之內,李恪的營州府轄下的騎兵隊伍只有區區的五千人馬。一直以來都是在同高句麗作戰,用到騎兵的機會並不多。雖說年初在與回紇的作戰其間,李恪曾經透過千里奔襲的手段,出其不意的從東溫可汗的大帳,搶來了兩萬多匹上等的好馬,並且已經著手開始訓練騎兵,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但是和那些個自幼便在馬背上長大的回紇人比起來,兩者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

雖說所有的營州士卒,都可以透過滑雪板在移動當中,熟練的使用弓箭和弩箭,但是一旦騎到馬背之上,就完全是另外的一種感覺。

首先來講,在滑雪板上無論怎麼改變方向,總體來說都是平穩的,但是到了馬背之上就不一樣了,上下起伏顛簸使得絕大多數士卒很難熟練地使用手中的弓箭或者弩箭。

其次就是,回紇人可以長時間的生活在馬背之上,甚至可以在行軍之時在馬背之上睡覺。不要小看這一點,在平時作戰的時候可能還覺不出它的重要性,但是一旦需要千里追擊或者千里逃亡的時候,這一點就顯得無比的重要。一方可以在馬匹還有體力的前提下,進行無休止的前進,而另一方卻必須要停下來宿營,這其中的差距也就不言自明瞭。根本就沒辦法相比較。

在廣袤的草原之上作戰,如果對方故意要躲避的話,即便是大唐的軍隊擁有在強大的武力,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被對方一點點的拖垮。這也是為什麼農耕民族不管有多麼的強大,在機械時代到來之前,一直無法從根本上將遊牧民族打敗擊垮的根本原因。

擁有著這個時代的人所不具備的豐富的知識的李恪,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在制定策略之初,他便沒有想過要透過一場戰爭便可以征服對方。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在訓練自己的騎兵隊伍的同時,一點點的蠶食對方的生存空間。也就是穩紮穩打,打下一片地方來就在那裡建立一座城池,等到草原之上遍地都是城池的時候,也就是草原遊牧民族的末日來臨之時。

當然,要想實現這個目的,絕非短時間內便可以實現的,不過李恪最不缺乏的就是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大唐的人口就會越來越多,相反的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管是回紇還是突厥,隨著他們生存空間的日益萎縮,人口只會是越來越少。所以與回紇的戰爭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場純粹的消耗戰。

經過上一年的大水災,今年的夏收居然是個豐收之年,糧食的產量比起正常年份來要高出近兩成,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高興之餘,農民們又忍不住要為之發愁。豐收就意味著產量大增,隨之而來的將是糧食的價格貶值。但是等到出售糧食的時候,整個東北地區的農民們驚喜的發現糧食的價格不但沒有下降,每擔糧食反倒比往年高出了五文錢。

江南以及兩場戰爭使得李恪存放於藥瓶內的糧食,早就消耗的一乾二淨。為了不打擊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以及儘快的使自己的糧食儲備充盈起來,同時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與回紇間的第二輪交戰做準備。李恪一反常態的將糧食的收購價格做了少許的提高,並且以佈告的形式告訴農民,如果不是歉收之年,這個價格將維持至少五年時間不會變動,如果遇到災年的話,政府收購價格將會做出相應的提高,但是銷售的價格則會相應的降低。他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並非是有錢沒處花,而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他可不想仗打到一半的時候,因為斷糧而不得不中途停止。

李恪剛回到瀋陽城的時候,就曾經交代給營州城外清風觀的張老道一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研製水泥。如今的清風觀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窮得要依靠賣假藥維持生計了。自打李恪將大都督府遷徙到瀋陽以後,清風觀便也遷徙到了瀋陽城內。如今的清風觀可謂是大變樣,前後八進的大院子內有近千出家人居住在內。張老道如今雖然還掛著個觀主的名號,實際上早已經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由清風去處理,自己則在一處專門劃分出來的院落內,按照李恪的吩咐進行各種科學實驗。他所居住的這個院落一般人是不得入內的,如果進入其中不難發現,這裡面到處都是瓶瓶罐罐,就像是個後世的科學實驗室。

李恪當年在上學的時候,曾經在化學實驗課上做過製造水泥的實驗,這麼多年過去了,早已經不記得正確的比例了。不過有一個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