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3 / 4)

小說:初唐第一猛將 作者:蒂帆

氣,進而會對今後的平叛戰爭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離開南川停,李恪立即將麾下軍隊分為兩路,一路領兵一萬五千人沿著東線一路殺奔泗沘城,而他則率領另外一路沿中路直接向南開進。分兵前李恪再三叮囑東路將領,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泗沘城外,沿途所經過的城鎮,只要敢於抵抗的,一律用炮火將之徹底的摧毀,不用顧及對方的傷亡情況。

李恪所率領的中路大軍,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便突進到了湯井郡,這期間共經過了一座郡城、五座縣城。說起百濟,甚至於連新羅也算在內,他們國內的郡城、縣城之多,簡直已經到了令人難以相信的地步。就拿百濟來講,所佔據的面積不過相當於朝鮮半島的四分之一,如此之小的面積上,居然設立了三十八個郡城、一百零一個縣城,另外還有三個州、一個小京。而當時整個百濟也不過二百餘萬的人口數量,其中的五座都督府的人口數量都超過了二十萬人,而泗沘城更是擁有三十餘萬人口,這就已經佔據了原百濟總人口的一半。剩下的再分散到如此眾多的郡縣平均下來,每個郡也不過不到三萬人的規模。按照當時大唐的設定,每戶人口按照八人計算,也就是三千餘戶的樣子,而當時大唐縣制的劃分為六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至六千戶為中縣,三千戶一下為下縣。也就是說百濟的郡城充其量也不過相當於大唐中等縣的規模,至於他們所謂的縣城充其量也不過就相當於大唐的一個鎮子。只要對方敢於負隅頑抗,李恪便會毫不客氣下令炮兵進行炮轟,等到郡縣完全陷入到火海之中以後,便繼續率領大軍向前推進,至於城中百姓的死活,用李恪的話就是:既然不肯為我大唐所用,那麼留著他們也是禍害,索性斷了他們繼續生事的念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李恪所率領的大軍能夠如此快的來到湯井郡城外。湯井郡已經算得上是原百濟北部數得上的大郡,加之新羅以及叛軍組織了大量的人員在這裡,試圖阻擊從北方前往泗沘城支援的唐軍,所以當李恪的人馬抵達城下之時,城中的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了十萬,其中用於參戰的叛軍就已經達到了五萬。這些人密密麻麻的立於城牆之上,至少在場面上要勝過李恪的大軍。

李恪最為擅長的作戰方式就是以少打多,那些個眾所周知的經典戰役,哪一次不是他以少勝多獲得的。如今對方不過是五萬左右的暴民,無論他們如何的喧囂都不會對李恪造成任何的影響。當麾下的大軍排兵佈陣完畢以後,便派出一名嗓門洪亮計程車卒前往城下喊話,限令他們在一炷香的時間內開城投降,否則的話城破之後必將屠城。早已經被複國思想矇蔽了雙眼的這些個暴民,自認為自己人多勢眾,再加上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沒有遇到大唐軍隊的有力鎮壓,他們便認為大唐軍隊不過如此,上一次之所以能夠滅掉百濟,不過是一時僥倖罷了,所以在聽到城下士卒的喊話後,也不管手中的弓箭能夠射得到對方,直接一陣亂射。

說實話,李恪還真的怕對方在聽完喊話之後便開城投降,那樣的話他就沒有藉口大開殺戒了。如今對方既然敢於主動進攻,那就也不用等到一炷香以後了,直接下令炮兵對準四座城門進行試射。一旦調教好射程以後,在最短的時間內摧毀四座城門,徹底的斷掉對方逃出城的念想後,直接對城牆以內進行全覆蓋飽和式的攻擊,其中炮彈和燃燒彈的比例為二比一。半個時辰以後,當全程都被濃煙和烈火徹底籠罩以後,離開這才下令大軍兵分兩路分別沿著湯井郡東西兩側向南推進,一旦發現有人活動便以弓箭射殺,大軍需要趕路所以不需要任何的俘虜。

當大軍行至湯井郡、任存郡以及熊津郡三郡交界處的寶山時,遭遇到進入原百濟地區以來的第一次伏擊。伏擊地點就在寶山山下的官道上。寶山並不高,只有四五十丈左右的高度,而且也稱不上險峻,大唐軍隊從山下經過時,遭遇到了早早便埋伏于山上的暴民的襲擊,他們將山上的石頭、樹幹等物沿著山坡推了下來。由於山坡並不算陡峭,甚至於坡度連五十度都不到,再加上這一段的官道也還算寬敞,所以李恪麾下的部隊在遭受到突襲後,雖然當時顯得有些慌亂,但是很快的便恢復了秩序。坡度不夠陡峭,從山上滾落的山石以及樹幹在滾動時的速度也就不夠快,李恪麾下的部隊躲避的又比較及時,也就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

等到李恪麾下的部隊反應過來以後,也沒有派出部隊前往山上搜捕,直接豎起神威大炮就是一陣亂轟。而山上發動偷襲的暴民數量並不算很多,也就是數千人的規模,在遭受到神威大炮的猛烈轟擊過後,立刻便化作鳥獸散。由於要在最快的時間內趕往泗沘城,所以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