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3 / 4)

小說:開封的故事 作者:誰與爭瘋

敬重地站起來拱手說:“請李兄定奪。”

李白說:“有感而發,隨心所欲,何必命題。”

涼風陣陣,從視窗飄進來一陣抑揚頓挫、流暢歡快的琴聲,高適和杜甫如同沉浸在夢幻中。忽然,高適一躍而起,奮筆疾書。他是個快手,詩如泉湧,二十行的《古大梁行》一揮而就。待他寫畢抬起頭來,杜甫已經離席,踱來踱去,俯首苦吟。看到杜甫瘦削的面孔和嚴肅的神情,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又攤開詩箋,仔細斟酌起來。杜甫胸有成竹才拿起筆,寫好後又默讀了幾遍,改動了幾個字。

這時,李白依然旁若無人地自斟自飲。杜甫、高適知道他的脾氣,也不打擾他,相視一笑,悄悄走到窗下,交換詩箋,低聲切磋。

李白醉眼惺忪,更有琴聲相伴,索性端起酒壺豪飲起來。高適過來說:“李兄,天色不早,你該揮毫了。”李白伸出手來,杜甫見狀,忙過來磨墨,高適也從筆盒裡取出一支蠅頭小楷遞過去。李白接過筆,連連搖頭,高適又換了一支中號毛筆,李白仍不滿意,高適索性把筆盒捧來,李白揀了一支頭號大筆,踉踉蹌蹌地走到雪白的粉壁前,杜甫也捧著硯臺跟過來。窗外琴聲頓時激越昂揚,猶如催陣戰鼓,*心魄。李白雙眸忽然放射出異樣的光彩,胸中溝壑頓起狂瀾,筆酣墨飽,不假思索地在粉牆上寫下了“梁園吟”三個遒勁的大字。接著他神采飛揚,筆走龍蛇,猶如江河決堤一瀉千里。琴聲嘎然而止,詩也一氣呵成,順手把筆一擲,放聲大笑,聲震屋瓦。

杜甫高聲朗誦,一詠三嘆,讚道:“字字珠璣,擲地有聲,真乃下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也!”高適連忙把詩抄下來,珍愛地藏入錦囊內。二人也把自己寫的詩箋呈給李白。李白閱讀後,更覺迴腸蕩氣。原來二公的詩都不約而同地以“梁園”為題,描述了這次壯遊。他脫下帽子,甩掉靴子,斜臥在草榻上,說:“心有靈犀一點通,勝似帝王賜宴情!”那神態使人想起他在宮中藐視權貴,醉草嚇蠻書,讓權監高力士脫靴、奸相楊國忠研墨的情景。杜甫、高適也受了他狂放不羈的感染,不拘形跡地席地而坐。他們把酒論詩,互相評點,直抒胸臆,盡興而歸。

他們走後不久,一位端莊的姑娘帶著兩個丫鬟走過來。這位小姐是遊園撫琴,準備回府路過廂房的。她透過窗戶看見墨跡未乾的白壁題詩,不由停下腳步。那氣勢豪邁、龍飛鳳舞的書法深深地吸引了她。她見房中無人,便讓捧琴的丫鬟等候,自己走進房中到壁前觀賞: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淥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這首醉酒歌,借詠梁園古蹟,抒發詩人追懷開封歷史上名人盛事的心緒。姑娘低吟了一遍,頓覺心曠神怡,題詩氣勢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韻,令人歎為觀止。她吟了一遍又一遍,如醉如痴,忘乎所以,連僧人進房也沒有察覺。

年青僧人看到剛粉刷不久的白壁被塗得黑漆一團,很不耐煩,舉起抹布就去揩擦,姑娘這才發覺,驚呼道:“休要動手!”

“宗小姐,不知何處狂徒粉壁塗鴉,讓你見笑了。”

“任何人不得碰牆上的題詩。”

僧人露出為難的神色:“這……”

“這面牆我買了,你要妥善保護。”

“小姐不要取笑……”

姑娘蹙起眉頭:“誰和你取笑,你要多少銀兩?”

僧人心想,這面牆你即使買了也搬不走; 便隨口說道:“一堵牆能值幾錢?隨便賞點銀兩,貧僧就感恩不盡了。”

姑娘冷冷一笑:“粉牆不值分文,題了這首詩就價值連城。我馬上派人送來一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