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個歡樂之年,賴上蒼垂憐,將士用命,諸位臣工兢兢業業的輔佐,才讓我大唐擊敗了突厥,從此萬里草原都落入我大唐之手,諸位臣工,請。”李信手上端著御酒,望著大殿之中大臣,目光閃爍,露出興奮之色,大聲說道。
“恭賀陛下,陛下萬壽無疆。”杜如晦等人也都紛紛端起酒杯,大聲吶喊道。
“今日大殿之上,沒有君臣之說,請。”李信哈哈大笑,掃了眾人一眼,最後卻在人群之中看見尹氏和張氏,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天天吃著美味佳餚,偶爾吃一吃野味也是很不錯的。
“陛下請。”眾人聽了心中歡喜,大殿之上頓時傳來一陣歡聲笑語。
李信卻是朝身邊的宋和點了點頭。才對長孫無垢說了兩句。然後才出了大殿,身邊的宋和趕緊緊隨其後,大殿上的諸位大臣雖然感到奇怪,卻只能是裝著不知道,自顧自的喝著美酒,欣賞著歌舞,卻是沒有發現,命婦當中已經少了兩個人,李淵的遺孀尹氏和張氏都消失的無影無蹤。有的人雖然注意到了,此刻也只能幽幽的嘆了口氣,人在屋簷下,如何能管到李信的事情。(未完待續。)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旱前
“皇上,聽說明年要征討高句麗了?”皇宮之中,一處宮殿之中,床榻之上,兩個美貌的婦人滿臉通紅,雙目流轉之間,風情無限,一左一右,偎依在李信身邊,不是尹氏和張氏又是誰?那張氏玉手深入錦被之中,好像是在摸索著什麼,杏眼含春,聲音中還充斥著魅惑之意。
“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春恐怕有旱災,明年又要欠收了,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恐怕需要向後延遲。”李信搖搖頭,他撫摸著兩人身上絲滑的肌膚,說道:“不過高句麗也得意不了多久,明年一過,朕就要親自出徵,一個小小的高句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其消滅。”
尹氏和張氏相互望了一眼,臉上的笑容更多了,那尹氏低聲在李信耳邊說了什麼,然後整個人都縮入錦被之中,很快大殿內就傳來一陣陣異樣的聲音。也不知道李淵若是能活到現在,會不會再次被活活的氣死。
歡樂很快就結束,關中的旱情在新年的時候已經有了體現,從新春到上元夜的時候,關中就沒有下過一滴雨,朝中的大臣臉上都露出擔憂之色。
“陛下,朝廷的抗旱機制必須要立刻啟動起來,不然,大旱來臨,朝中糧食減少是次要的,臣擔心的是,民間有人藉機鬧事,這才是最重要的,歷代王朝,大旱之年,百姓食不果腹,鋌而走險之人不計其數,臣以為,立刻盤點各地的糧倉糧庫,若是一旦大旱發生,朝廷就要立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杜如晦在大殿上大聲說道。
“陛下建造的龍骨水車也要讓工部立刻擴大建造規模,免費送給老百姓使用。天下雖然乾旱,但只要上下一心,就算一年不下雨,也能闖過這一關。”韋園成也出言說道。
“哼,兩位說的不錯,但是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要提前做好準備,在米市上,禁止大規模糧食買賣,禁制商人囤積居奇,這些商人本身就是為了逐利而生,這本身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是在大災之年,尚且如此,那就是違背天理。這樣的商人,就應該抄家滅族。”李信面色陰沉,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土地兼併的情況,不就是因為沒有糧食的時候,將自己的田地抵押給地主豪強嗎?
“陛下聖明。”韋園成等人面色一變,這個皇帝對那些地主豪強,可以說猜忌之心從來就沒有改變過。甚至更加的嚴格嗎,連這種事情都是現在就說出來。分明就是為了打擊這些地主豪強。
“在春耕之前,關中的各種水利設施都要認真檢查一遍,既然上天不下雨,那就自力更生,朝廷能動的人都要動起來,大將軍即將領軍還朝。加上朝廷的軍隊,約有百萬之數,不要多的,我們只需要三十萬人,就能將關中的水利設施。重新翻修一遍,這些將士們,別的沒有,但是有一把力氣,幹農活不行,挖溝壑還是何以的。工部要派出精幹人選,在民間也要尋找精通水利的人,上下齊心,哪裡有完不成的事情呢?”李信很重視這次乾旱,這可以說是李信登基一來,遇見的最大的自然災害。
在封建時代,生產力低下,基本上是靠天收成,面對自然災害,多是相信鬼神之說,但是在李信看來,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只要上下一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陛下,臣以為天威難測,在於德政,德政不修,上天就會降下警示,陛下應該潛心齋戒,必定能感動上蒼,降下甘霖。”一個老大人顫巍巍的走了出來。卻是禮部侍郎孔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