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大國策 作者:團團

社會重心日益下移;這種巨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被重點用來實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兩大基礎工程:城市和諧社群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今;這兩大工程正在全國範圍蓬勃開展。我們在全國各地的調查和考察表明;中國城鄉基層社會;正在用建設性的反思批判精神;透過制度創新;把社會公平正義落實到我國微觀制度的方方面面。無論在制度安排的公平方面;還是百姓認可的公平方面;無論在合理地配置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重點解決民生問題上;還是在解決突出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上;無論在使全體人民受益方面;還是在讓弱勢群體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方面;無論在減少居委會的行政性、增加自治性;還是在培育和健康發展社群組織與建立社群服務體系方面;都在逐步取得進展。我們的調查和考察也表明;各地是在把資源和力量用於夯實社會主義的基礎;其中包括利用資本主義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但絕不是在“自下而上”走資本主義道路。

3�黨的領導的無可替代性

在近來的社群調查中;我和我們的團隊對此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越是陌生人的世界越需要有社群黨組織的支撐。

社會建設、社群建設;是為了在一個市場經濟的陌生人世界裡;構築人際關係和諧的、互助合作的新的社會共同體。這個社會共同體;在宏觀上叫做和諧社會;在微觀上叫做和諧社群。要在陌生人的世界中建設和諧社群;關鍵是要找到能夠整合社群各種陌生人的主導力量;找到社群凝聚的核心力量。從各地的經驗看;這個力量主要是社群共產黨員組成的基層黨組織(黨支部或黨總支或基層黨委)。正是他們的工作;把陌生人世界重新連線起來、整合起來。各地的調查使我們認識到;在中國研究社群建設如果看不到以黨建帶社建;以基層黨組織為整合陌生人世界的主導力量;創造新的連線這個基本經驗;就不可能理解中國社群建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社群建設最大的特色。在中國;沒有任何社會力量能在基層起到這樣的整合作用。在對北京建外街道這個最典型的陌生人的世界的考察中;我們深切感到;越是陌生人的世界越需要有社群黨組織的支撐。

第二;全國社群運轉模式都離不開作為領導核心的基層黨組織。

在中國;社群運轉模式通常有“1+1”(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1+2”(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社群工作站])、“1+2+1”(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社群工作站]+社群志願者大聯盟)、“1+3”(社群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甚至還有“1+4”的;即在“1+3”中再加上商會。但不管是哪種模式;都有“1”;它就是作為領導核心的基層黨組織。同時;社群建設的方方面面;不論是社群資源動員、社群文化建設、社群服務等等;都離不開基層組織。《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群建設的意見》也反映了這一點:“社群黨組織是社群組織的領導核心”。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重申:要“著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社群黨組織的建設;既是社群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群建設的組織保證。

第三;支部領導與居民自治相結合——社群建設取得進展的關鍵。

如果說;在新*主義革命中;支部建在連上;是保證革命勝利的基層軍事基礎;那麼現在;支部建在社群;則是保證社群建設成功的基層社會基礎。支部領導與居民自治相結合;這是中國特色社群建設取得進展的關鍵之一。各地以黨建帶社建;為這一點提供了新的例證。當然;支部領導與居民自治相結合;如何結合得好;仍有許多問題要探索;例如;支部領導如何改進;居民自治如何推進;兩者的結合方式如何創新等等;不是都解決了。各地的實踐本身也提出了這些問題。

上述四個方面;不論是“進步代價反差鮮明”;還是“治理管理難度很大”;不論是“自我調適能力極強”;還是“沿著既定目標前進”;都這樣那樣地反映了快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一些重要特點。包括中國社會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或者說人文社會科學;都是以這樣的中國社會為背景、為客體、為服務物件來展開自己的研究的。對包括中國社會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來說;快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是水之源;木之本。只有與這個社會同呼吸;共命運;並用建設性的反思批判精神加以認真探索;才能推動我們的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